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升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高川镇初级中学 谭 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代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树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近年来,我国中学生违法犯罪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思想品德已成为当前中学生最严峻的问题。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因此,我们要努力开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局面,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我校学生德育教育范畴,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良好的发展。 1 、 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文化。其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宗法、古文、诗词、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射覆、传统节日等等;这些在历史特殊的环境下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都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的思想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不断地得到刷新,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气概,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丰富了传统文化校长培训学生学术报告 的内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地得到传承,那些合理的、优秀的成分也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历代人们所延用。因此,传统文化被视为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对培养年轻一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注重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由许多民族经过互相融合后形成的统一整体。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以及“投笔从戎”,“精忠报国”的爱国行为,都在激励着无数英烈和勇士们,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2)、提倡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像长江、黄河一样具有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度。他高瞻远瞩,襟怀坦荡,有宽容和博采众长的气慨,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兼容并包, 正直无邪,公正无私,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谦虚谨慎、温良恭俭的传统美德;有吃苦耐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