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 【概述】 1. 概念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亦称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呕吐、惊厥、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 2. 流行病学情况 化脑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据美国资料,化脑的人群年发病率约为5/10万~10/10万。5岁以下小儿年发病率达87/10万,2岁以内发病者约占本病的75%,高峰发病年龄为6~12 个月。 3 .范围: 本病属中医“温病”、“急惊风”范畴。“春温”、“风温”和“温疫”有类似的症状描述。 【中医病因病机】 病因 :风热时邪疫毒 卫气同病 口鼻 肺卫症状 正气亏虚 热入气营,邪陷心肝 热毒内闭,阳气外脱 皮肤 局部感染 热毒循经上犯脑窍 热伤气阴 气阴两虚,经脉失养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一)病原学 许多化脓菌都能引起脑膜炎。在我国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占小儿化脑的2/3以上。不同年龄小儿感染的致病菌也有很大差异。新生儿以及出生 2~3 个月以内的婴儿,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出生 2~3个月后的小儿化脑多由 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年长儿的主要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二)机体的免疫与解剖缺陷 小儿机体各部的防御、免疫力较弱,血脑屏障功能也较差,故小儿化脑的患病率高。如果患有原发性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则更易感染,甚至平时少见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也可引起化脑,如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另外颅脑外伤、手术、脑室引流等,均易继发感染而引起化脑。 二. 发病机理 局部感染灶(上呼吸道炎症、肺炎或皮肤疖肿等),经增殖后入血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致病菌随血循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膜,上呼吸道炎症是化脑最常见的前驱感染灶,多数病例局灶感染的症候轻微甚至缺如;少数化脑可由于邻近组织感染扩散所致。如头面部软组织感染、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等直接蔓延至脑膜。 【病理】 患儿蛛网膜下腔增宽,蛛网膜和软脑膜普遍受累,血管充血,脑组织表面、基底部、脑沟、脑裂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渗出物覆盖。感染扩散至脑室内膜则形成脑室脑炎,软脑膜下及脑室附近的脑实质有充血、水肿、出血、变性及坏死而形成脑膜脑炎。如治疗不彻底,可致广泛粘连,脑室孔受阻,形成脑积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