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学院关于制订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推进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及深化学分制改革,学校决定启动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基本原则(一)坚持应用导向,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按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具备的素质、学科知识、职业能力等要求,注重学科系统性,明确职业指向,科学、合理、有效地构建课程体系并优化各类课程模块和学分要求;适当精选教学内容,鼓励设置专业方向,突出学科应用课程,加强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二)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科应用课程的重要体现,应进一步完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实践教学环节;适当精简理论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针对各专业的特点,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三)鼓励与专业认证标准对接为适应社会需要,鼓励工科专业参照(或部分参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凝练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专业特色。鼓励人文社科类、艺术类专业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质量标准等相关文件构建课程体系和设置专业课程。二、课程体系及要求(一)课程体系及学分本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四大类,各类课程的学分构成见表1。表1课程体系及学分构成2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工科类为108学分,占比63.53%;人文社科类为98学分,占比61.25%,艺术类103学分,占比62.42%。(二)各类课程的设置要求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核心子课程和通识扩展子课程构成,面向全校学生,由学校统一设计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见附表1)。总学分47学分,其中必修课38学分,选修课9学分。(1)通识核心子课程包括思政类课程、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2)通识扩展子课程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及创新创业四个模块。其中,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每个模块至少选修2学分,创新创业模块至少选修3学分(限选)。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学科核心子课程和学科扩展子课程两大类课程,共30-50学分。其中学科核心子课程是指支撑该学科专业的基础学科课程和主干支撑学科课程,原则上是按一级学科设置学科平台,面向大类专业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如数学类、大学物理、力学类、电学类、制图类、计算机语言类等),学分控制在20-30学分,全部为必修;学科扩展子课程为次主干支撑学科课程及与专业方向相关联的基础学科课程,可根据各专业的差异性自行设置。学分控制在10-20学分,全部为选修。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一般应安排在前5个学期完成。“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安排由学校主导制订,其它课程由二级学院主导制订。课程体系课程性质学分学分比例(%)工科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工科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474747273028通识核心子课程必修383838222423通识扩展子课程选修999565学科基础课程30-5030-5030-5018-3019-3118-30学科核心子课程必修20-3020-3020-3012-1813-1912-18学科扩展子课程选修10-2010-2010-206-126-126-12专业课程58-7848-6853-7334-4630-4332-44专业核心子课程必修15-2512-2213-259-158-148-15专业扩展子课程选修13-2312-2212-208-147-147-12集中实践子课程必修302428181517拓展课程任选151515999合计1701601651001001003(1)原则上以一级学科为单位设置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2)同一学科基础课的学分、学时要统一。(3)工科类专业开设高等数学A,128学时,8学分,分1-2个学期开设;经管类专业开设高等数学B,112学时,7学分,分1-2个学期开设。各专业可根据专业实际需要开设其它必须的数学课程(如线性代数2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3学分)。(4)工科类专业统一开设大学物理,48学时,3学分。3.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子课程、专业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