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质学读书报告矿区地质灾害分析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矿山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矿山地质灾害关系到国计民生 , 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包括矿井突水、瓦斯爆炸、采空区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对矿山地质灾害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是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本文对矿区地质灾害发生原因,表现形式与防治等对简要分析。关键字 : 地质灾害,原因,表现形式,防治一、 前言能源、冶金、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但地下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引起开采沉陷,从而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必须采取措施对灾害进行防治。开采沉陷是指地下有用矿物采出后,开采区域周围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受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以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开裂、冒落等破坏现象[1] 。二、 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原因当开采面积达到一定范围之后,起始于采场附近岩体的移动和破坏将扩展到地表,引起地表变形,导致位于移动岩体内的井巷、峒室等以及位于开采影响范围内地表的房屋、建筑物、水体、铁路和管线等改变其原有状态,甚至破坏,称之为采动损害[2] 。矿区开采沉陷引起的损害是一种突发性地质灾害,其实质是地下开采空间扩大而引起的岩体内应力变化且向其周围介质传播扩散的结果。岩体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介质,它不仅是由各种不同性质的岩层组成,而且还由于褶皱、断层等各种地质作用而产生了大量的不连续面。在一定的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引起的岩体应力变化,并向采空区上方岩层至地表传播扩散,按形变程度不同,可分为冒落带、断裂带、离层带和弯曲带。这4 种变形带的出现完全取决于由开采强度所导致的应力变化程度。从空间上来说,若地下开采的范围较小,开采煤层的埋藏深度较深,则开采沉陷波及的范围往往只局限于开采区域周围的岩体 ; 若开采范围较大,开采煤层的埋藏深度较浅,则开采沉陷波及的范围就会从岩体迅速发展到地表,引起地表移动。所谓地表移动,是指采空区面积扩大到一定范围后,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使地表产生移动和变形的过程。在开采影响波及到地表以后,结果是受采动影响的地表从原有标高向下沉降,从而在采空区上方地表形成一个比采空区面积大得多的沉陷区域,这种地表沉陷区域称为地表移动盆地( 下沉盆地 ) 俗称采煤塌陷地。同时,在地表移动盆地的外边缘区,地表可能产生裂缝; 而在急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