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2 课时)第一课时 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一、主要内容①物质燃烧条件及其探究;②燃烧的概念;③缓慢氧化、自燃。二、学习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 1 .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3 .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 .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 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 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通过燃烧条件和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利与弊等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 .通过对生活中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树立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的观念。 三、教学设计思路重点:物质燃烧条件及探究活动难点: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关键:物质燃烧条件探究实验教材内容顺序是先探究燃烧条件,然后概括燃烧的定义。由于学生对燃烧的知识已有所了解,而且先学习燃烧的概念, 再提出燃烧的条件,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因此可调整为先学习燃烧的概念,然后再探究燃烧条件。教学设计基本思路:举例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利与弊→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 概括燃烧的定义→ 探究燃烧条件 → 对比燃烧概念, 学习缓慢氧化、 自燃概念和现象→ 讨论缓慢氧化、自燃对人类生活的利处和危害,比较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异同点。 教学开始,要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复习后,可采取问题式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谁能举出生活中的有哪些燃烧现象?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学生举例后, 让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学生说出这些例子中,哪些对人有利?那些不利或有害?教师:燃烧既对我们既有利,又有弊,因此我们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