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学影像学 一、 X 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摄影效应)、电离效应 二、 核磁共振(MRI)成像原理: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强度不同的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三、 MRCP:即 MR 胆胰管造影,无创伤,无造影剂,可见胆囊及胆管显影并扩张,胆囊及胆总管下端结石呈低信号充盈缺损。 四、 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组成包括 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 五、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通常人为将其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第一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二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锁骨下区。 六、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多见于结核、肺癌、脓肿。厚壁空洞的洞壁厚度≥3mm,薄壁空洞<3mm。 七、 空腔: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支扩、肺大泡、含气肺囊肿等都属于空腔。 八、 空气支气管征:当肺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空气支气管征,也称支气管气像。 九、 胸腔积液V S 气胸: 胸腔积液: (一) 游离性胸腔积液: 特点:○1 呈外高内低弧形凹面;○2 上缘模糊;○3 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 最初仅积聚于位置最低的后肋膈角,站立后前位检查多难以发现,当积液上缘在第4 肋前端 2 以下时,为少量积液,中量积液的上缘在第 4 肋前端平面以上,第 2 肋前端平面以下,大量积液上缘达第 2 肋前端以上。 (二) 局限性胸腔积液: 1、包裹性积液: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 2、叶间积液:叶间裂部位的梭形影 3、肺底积液:为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腔积液,右侧多见。被肺底积液向上推挤的肺下缘呈圆顶形,易误诊为横膈升高。肺底积液所致的“横膈升高”圆顶最高点位于偏外 1/3,且肋膈角深而锐利。 气胸:空气进入胸腔模内 X 线表现:○1 气胸区为无肺纹理的透亮区;○2 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肺的压缩线;○3 气胸区同侧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侧可见代偿性肺气肿;○4 液气胸时,可见气液平面。 十、 原发性肺结核:又名原发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