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肿瘤十分秀气新生儿期肿瘤基本介绍新生儿期肿瘤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如血管瘤、淋巴管瘤,一些实体瘤比如畸胎瘤、错构瘤,一些良性的肿瘤在新生儿期可以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但恶性肿瘤对新生儿的影响较大,部分迁延至婴儿期,甚至更晚。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孕期超声技术的进步,很多肿瘤在围产期即可以被发现,如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肝母细胞瘤新生儿期肿瘤基本介绍新生儿时期发现的实体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发病率低、早期诊断率低、首诊时间短,且治疗上与成人差异性很大。不同年龄组的实体瘤表现不同,特点不同,治疗也有一定的不同,新生儿处于生长和发育比较快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治疗,一方面需要争取长期存活,另外一方面还要照顾孩子的生长和发育。新生儿期肿瘤部分有良性行为,大部分预后较好,主张实体瘤在新生儿期及早手术,新生儿期肿瘤恶性程度低,少发生广泛转移,因此常规的放疗和化疗是不必要的,且新生儿的肝肾对放疗和化疗异常敏感,必要时对肿瘤残留者给予少剂量放疗或化疗。新生儿期常见的恶性实体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研究发现,一方面恶性肿瘤与遗传因素有关,还可能与环境因素作用相关,癌变的基础是本身的异常基因,环境中各种致癌因子是导致基因突变的诱因。部分专家认为,癌变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血管瘤血管瘤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病因不详,可能与环境、饮食、母孕期化妆品等因素有关。主要分为两大类:1.血管瘤,2.血管畸形。血管内皮细胞活跃增殖导致血管瘤,可自己缓慢消退。血管畸形则不同,此病系毛细血管、小动静脉扩张导致,大部分不能自行消退。血管瘤主要分为三类:1.草莓状血管瘤、2.海绵状血管瘤、3.混合型血管瘤。此病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增殖期,2.消退期,3.消退完成期。大部分患儿可自行消退。血管瘤血管瘤种类多,治疗方法根据其类型、位置不同也不同。比如一些生长速度快的血管瘤,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大部分的血管瘤是不需要处理的,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密切观察其变化,如影响器官功能或危及生命,需要及早处理。常用的治疗方法:(1)常用口服药物:1.普萘洛尔:使用本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适应证;用药前应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肌酶、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甲状腺功能、胸片等;服药期间定期复诊,服药后的前3个月4周复诊,3个月后可6~8个月复诊一次,每次复诊应复查生化、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肌酶、血糖、胸片、血压等情况,在口服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4岁以内均可用药,瘤体基本可消退,可考虑在1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2.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隔日早晨1次顿服,共服8周;第9周减量1/2;第10周,每次服药10mg;第11周,每次服药5mg;第12周停服,完成1个疗程。如需继续治疗,可间隔4~6周重复同样疗程(2)局部外用药物:适用于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等,如普萘洛尔软膏,用法及疗程:外涂于瘤体表面,每天2~4次,持续用药3~6个月或瘤体颜色完全消退。除个别报道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还可能有发红、蜕皮等局部不良反应。(3)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无法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情况下,不排除选择手术治疗,比如影响视力发育、呼吸道阻塞、外观畸形、出血、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等。常见血管瘤曼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淋巴管瘤此疾病是淋巴系统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是一种良性错构瘤,主要为大量的淋巴管道和囊状腔隙向周围侵润,全身各处都可以受累,大部分在2岁内被发现,主要分为几种类型:1.单纯性淋巴管瘤:主要在皮肤、皮下组织、粘膜层常见。常见疾病如巨舌症。2.海绵状淋巴管瘤:主要见于体表和内部脏器,主要是由于淋巴管扩大成窦,其内部充满淋巴液。3.囊状淋巴管瘤:这个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颈部常见,是原始淋巴囊未与中心静脉连接所致,此类小儿出生可能存在难产,产前检查可作出诊断。淋巴管瘤治疗主要分为两方面: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比如发生在颈部的淋巴管瘤存在感染、出血、压迫神经和气道的风险,抗感染治疗后需要及早手术治疗。如目前不能行手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