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园混龄活动讨论方案1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园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进展的实践与讨论》课题讨论实施方案一、讨论背景及意义 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纳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严格依据年龄(一般是 1 岁以内的年龄差)把幼儿划分成小班、中班和大班。这种同龄编班的形式便于实施集体教学,是与中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学校课程体系相一致的。然而同龄编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因较少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而导致“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等。同时,中国绝大多数幼儿因独子女而缺乏兄弟组妹而导致异龄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龄编班又不能弥补这种缺失和不足,从而会对幼儿的社会化进展造成某些潜在的不利影响。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而我们的教育实施却往往由于过分强调年龄差别而使幼儿的这种先天倾向受到抑制,这是有悖于儿童的天性的。“完善的个体进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它们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的交往,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2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验就失去了可资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应该说,同龄交往和异龄交往对儿童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进展儿童的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我们应该鼓舞不同年龄间的幼儿进行相互交往,并让她们从中受益。作为同龄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混龄教育能够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同时,在幼儿园实际的教育组织中,同龄交往与异龄交往也应该是共生共存的,两者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进展。“在年龄混和的情况下,与自己年长或年幼者的友谊并不会取代同龄人间的友谊,反而是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补充同龄人间的交往。”因此,当中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部分幼儿园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混龄教育的尝试,如“部分混龄”或“完全混龄”,“间断性混龄”或“连续性混龄”等,试图补偿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的某种缺憾。 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幼儿园编班是混龄的,却很少见到混龄教育讨论的文献和成果,理由非常明确,因为混龄编班对她们来说是一种传统的做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