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 极 拳 十 三 势 行 功 心 解 — 杨 澄 甫 大 宗 师 注 释 一 、以心 行 气,务令沈气,乃能收敛入骨 注 : 心 以精神意气之总称,乃指走架时一 拳 一 动以精神为主动,驱使其气,即每一 开合之,开时必须直行 之,则自然沈著而有缠劲,其气就自然而收敛入骨髓矣。 二、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注 : 用功 既久,气能随意而运动,则身之运动,为意之运行 ,其根乃在心 (精神意气)因以心 行 其气也,所有屈伸起落,务须曲线缓和,毋使身用内发生稜角之病,是之为顺遂,如此则身可从气,而气可从心 矣。 三 、精神能提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注 : 使目平视,两头略拔,则谓虚灵顶劲,精神自然而连带提起矣,亦即头顶上有掤劲之谓也。头顶上有掤劲,则可减去身之重量,其转动自然轻灵,而无迟重之虞矣。 四、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 2 每 一 动 作 其 身 手 均 有 主 宾 之 , 如 能 随 机 换 意 互 为 主 宾 , 意 之 所 至 气 即 随 之 , 是 之 谓 灵 ,意 左 则 左 为 实 , 意 右 则 右 为 实 , 能 如 意 而 倒 换 之 , 意 气 不 滞 住 某 一 点 , 是 为 活 , 内 中 顺 遂 ,是 之 谓 圆 , 能 保 顺 遂 以 倒 换 , 亦 即 虚 实 之 变 化 也 。 五 、 立 身 须 中 正 安 舒 , 支 撑 八 面 。 注 : 头 顶 悬 起 为 调 整 身 之 中 正 法 , 中 正 者 , 必 须 不 偏 不 倚 , 不 俯 不 仰 , 如 有 偏 倾 , 只能 支 撑 他 之 一 方 有 掤 劲 , 失 去 其 余 之 七 方 矣 , 故 气 向 下 沈 , 则 意 不 浮 躁 , 而 身 体 安 定 舒 展 ,自 然 中 正 不 偏 , 能 得 中 正 何 方 来 何 方 即 可 支 撑 之 , 故 无 论 如 何 变 化 之 动 作 , 而 身 体 均 须 中正 内 行 之 。 六 、 发 劲 沈 著 松 净 , 专 主 一 方 。 注 : 此 言 凡 发 劲 时 其 身 平 均 须 在 掤 劲 中 沈 著 行 之 , 尤 须 不 淮 发 丝 毫 努 责 作 用 , 如 无 努责 为 之 ”松 ”, 体 会空 洞 谓 之 ”净 ”, 如 斯 松 净 沈 著 之 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