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_第1页
1/27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_第2页
2/27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_第3页
3/27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信丰县教研室 曾晓红 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孰轻孰重的问题,引发过大家激烈的争论;而如何实现两者的统一,又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疑,这种提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事实上,语文教学的这两重属性,就像人的双目,缺一就会造成 “视觉”偏差;又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下面几个方面: 1、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绝不能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落实这一层面。语言文字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鲜活的文本之中,要使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绝对离不开对文本思想感情的领悟 。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不能自 成体系 ,任 何人文性的内容 都 蕴 涵 在以 语言文字为载 体的文本之中,语文教学不能脱 离语言文字的教学来 硬生生地 以 抽 象 的方式 灌 输 人文性的内 容 。 3、语文的工具性,只 有 与人文性统一,它才 能焕 发强 大的生 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发挥语文课程应有的功能。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说是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 4、“山重水复疑无路”——问“统一”?我们的课统一了吗?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但是当我们欣欣然踏进语文课堂时,却在实际的操作中产生了几许疑惑,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工具何在?人文何在?统一,又何在呢? 请看下面案例: 案例 1:人教版第十一册《桂林山水》教学片断。 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 生: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总分关系。 师:第一句是采用什么方法写的?第二句里有哪些修辞手法? 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作者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 的西 湖 与漓江的水作比较 。 生:在第二句里,作者用了排 比、比喻 的修辞方法。 师:同 学们理 解 得 非 常 正 确 ,现 在请大家 齐 读 第一、二句,读 后想 想 “水平 如镜 ”这个 词 的特点,然后 照 样 子 说出几个 这样 的词 。 生:红 叶 似 火 、对答 如流 、骨 瘦 如柴 … … … … 案例2:人教版第十册《放弃射门》教学片段。 师: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