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 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中包含重要概念——负反馈调节。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二、学情分析1.学生是农村中学高二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普遍较差,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差异极大。2.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本节深入地从生态系统方面来认识其稳定性。3.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4.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照片、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3.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四、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五、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六、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观察法、比较法、问题解决式利用多媒体课件, 引用一些直观的图片,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分析实例,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运用于实践。七、教学资源利用 PPT进行教学。八、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展示并简介生物圈Ⅱ号问题 1:生物圈Ⅱ号为什么会失败?PPT展示亚马逊森林、 欧亚大陆草原以及北极苔原生态系统。问题 2: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