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1.1 本节内容的地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安排两个课时,这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两部分。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也为以后要学习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内容作铺垫, 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 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也是生态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定量研究的知识模块。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 :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1.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相互支撑。 【知识目标】: Ⅰ、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Ⅱ、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 【能力目标】: Ⅰ、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Ⅱ、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 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Ⅲ、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情感目标】: Ⅰ、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 培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Ⅱ、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二、教法分析 2.1 教学方法: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了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主,以问题导学法、分组讨论法为辅的策略。针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可以提出许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好材料。针对本校高二学生有较多小组合作经验等情况,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分组讨论法。此外, 我还设计了本节课的导学案、制作了相关的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力求使知识更为直观,使课堂更加有趣。 2.2 重难点突破策略 : (1)提前让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以及预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习本节课,为学习本节做好准备。 (2)上课前发给学生课堂导学案,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3)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