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锦绣中华在我心1.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一、1.山地;盆地:丘陵2.高;低3.东北平原;华北平原4.渤海;南海5.天津市;重庆市6.水土保持7.天高地寒8.森林宝库;落叶9.东北林海二、1.A2.C3.C4.C5.A6.A7.B三、1.√2.√3.×4.×5.×6.√7.√四、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五、略2.多种多样的住房一、1.食;行2.蒙古包3.直立不易坍塌4.延安5.东西南北6.黄土高原7.蒙古二、1.B2.C3.C4.A5.B三、1.√2.√3.√4.×5.×6.√7.√三、1.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观赏价值,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言之成理即可)2.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邻里互助,相对封闭、安全,有利于阻挡北方的风沙,院落有利于晾晒粮食、储存农具。(言之成理即可)四、略3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一、1.铁路;公路2.船3.九4.船:马5.路二、1.A2.A3.C4.A5.B6.B7.C三、1.×2.√3.√4.√5.√6.×7.√四、略五、因为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言之成理即可)六、略4中华美食名扬天下一、1.B2.B3.A二、1.×2.√3.√4.×5.√6.√三、略四、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五、1.(1).山西。特点:风味独特,全凭刀削,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2).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山西的刀削面。2.略5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一、1.养蚕;织帛2.蚕丝(或桑蚕丝)3.赛里斯;丝国二、1.A2.C3.A4.B5.A6.B7.C三、1.√2.√3.×4.×5.√四、1.;我国劳动人民具有高超的纺织技术;我国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聪明才智等等。(言之成理即可)2.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是因为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非常大,气候影响了人们的穿着。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穿皮袄是“山上穿着、山下围着”,这样的服饰也与地形、气候有关。五、略(答案从社会发展方面)6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一、1.A2.C3.B4.A二、1.×2.√3.√4.√5.×6.×三、略四、略7锦绣中华在我们心中一、1.北京2.泰山;华山;嵩山3.564.安徽二、1.A2.A3.C4.B三、略四、略第一单元测试题一、1.山脉;平原;丘陵2.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3.绿色;1000米以下4.船;5.徐秀娟;丹顶鹤6.南米北面7.黄帝8.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9.养蚕;丝绸二、1.C2.A3.B4.A5.C6.C7.B三、1.×2.√3.√4.×5.√6.√7.√8.×四、略五、1、东北的气候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时常北风怒吼,雪花飞舞。珍惜动物:梅花鹿、棕熊、东北虎珍惜植物:红松、桦树2、20-50年代的人:穿蓝色、灰色干部制服、列宁装、棉大衣60-70年代的人:灰色、蓝色制服,学生穿草绿色军便衣80年代改革开放后:服装丰富多彩3、窑洞分布: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黄土高原地区。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是:①它有一个厚厚的用土覆盖的“屋顶”,可以保温也能隔热,犹如空调;②窑洞里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4、不穿上衣、公共场所穿拖鞋、上课或公共场所脱鞋、衣冠不整者。六、1.秦朝2.咸阳3.(1)体现了秦朝气吞山河的气势。(2)体现了我国劳动人命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3)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对研究秦,汉历史有着重要作用。(4)体现当时统治者滥用民力。第二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1我们的衣食之源一、1.大豆;高粱2.动物3.食4.水土5.一二、1.A2.B3.A4.C三、1.√2.√3.×4.√5.×6.×四、五、1.神农2.他是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开垦荒地,口尝百草,播种五谷,汲水灌溉,创始了中国医药和医术。同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