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报告--《儿童心理学》皮亚杰《儿童心理学》 这本书是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是他已出版的有关儿童心理学着作的概括。 本书共为六章。 第一、二章论述了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 第三章论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四章论述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五章论述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六章是本书的结论, 阐述心理的发展阶段理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儿童心理学》中,体现了皮亚杰的下列思想、观点和理论:(一)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认知以动作为基础。皮亚杰认为, 智慧的本质是适应, 适应依赖于一定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的(一)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认识以动作为基础。皮亚杰认为, 智慧的本质是适应, 适应依赖于一定的认识结构,认识结构是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来形成和发展的。智慧行为就是基于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作用,从最初的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认识结构就是在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二)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活动的关系个体将刺激 (S) 同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才对刺激(S) 做出反应 (R) ,即二者之间的关系为S R。智慧的增长是在这种双向活动中得以完成的。(三)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和行为模式,构成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特征。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赖感知与动作的协调来区分主客体,建构客观现实,处于智慧萌芽期。 感知运动阶段的“感知运动智慧”是智慧的萌芽,儿童的动作尚未内化,没有表象,不具有“运算”的性质。2.在前运算阶段,儿童依靠表象和语言来认识世界,为运算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出现了信号性功能,即能对当前并未知觉到的事物唤起表象,外在的感知运动模式内化成为表象或表象模式。这时,儿童出现了语言和表象性思维,即依赖表象进行思维。还没有守恒概念,不能进行可逆性运算,思维仍然以自我为中心,道德判断具有他律性。3.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对具体事物进行逻辑分类并认识其逻辑关系,建立了互助协作的人际关系。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出现了“具体的运算”,思维开始具有较大的易变性,能解决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