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皮肤科护理常规第一节 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一、 一般护理1. 患者做好入院宣教,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体重及佩戴腕带,通知主管医生。2. 做好入院评估,包括跌倒/ 坠床、压疮风险及自理能力等,完善护理记录。3. 嘱患者注意休息,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4. 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检。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提供相应护理。若发现病情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处理并记录。6. 注意个人卫生,剪短指甲,避免搔抓。穿棉质宽松衣服,并勤换洗。洗漱时勿过度搓洗,避免水温过高及使用皂类等刺激性强的物品。7. 做好晨晚间护理, 保持病室内整洁、 舒适、安静,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8.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遵医嘱正确用药,在涂药、湿敷、蒸发罨包、封包和药浴时,注意保温勿受凉。9. 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处理,对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注意观察血糖、血压及精神症状等。10. 做好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等。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使其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11. 药物过敏者在病历牌、床头卡等处标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12. 全身大面积皮肤糜烂者,每日消毒床单、被套。对传染性皮肤病,应进行接触隔离, 所用敷料应焚毁, 用具严格消毒。13. 做好出院指导工作。二、 皮肤损害的护理原则1. 当使用外用药物时应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避免使用致敏性药物,并注意个体对药物耐受情况。2. 用药时应先用低浓度药物,以后根据需要逐步提高浓度,若有过敏及刺激现象应立即停药。3. 为了使药物能更好的作用于皮损,擦药前应清除皮损上异物、药物与痂皮等。4. 急性期皮肤敏感性较高的患者用药应缓和,避免用强烈的刺激性药物,无糜烂或破溃时可用粉剂或洗剂,如有糜烂、渗出、溃疡时应遵医嘱使用湿敷或蒸发罨包。5. 亚急性阶段,一般可用泥膏、油膏,如出现糜烂伴渗出可选用湿敷。6. 慢性阶段,主要表现有皮肤浸润、增厚、苔藓样改变或角化过度,一般用软膏或乳剂,苔藓样的改变也可用酊剂。7. 头部及毛多的部位,忌用泥膏,可用油膏代替。8. 黏膜及阴部禁用刺激性的药物,慎用含酒精的溶液。9. 协助指导患者擦药,注意保暖,擦药一般应在擦药室进行。10. 对化脓性皮损应积极控制感染,必要时切开引流。11.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对不易除去的敷料或痂皮不可直接强力揭去。三、 皮肤损害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