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F3・1 缺铁性贫血(ID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幼红细胞呈现核固缩和胞浆量少及着色偏蓝等核老、浆幼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外铁阴性,含内铁细胞减少。此类贫血最常见,临床上常有胃病、痔疮和月经多等病史。F3.2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大,可见巨大的红细胞,幼稚红细胞常呈核染色质疏松、浆量增多、着色偏红等核幼、浆老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且可找到巨大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叶也偏多。巨核细胞核分叶增多,但不出现多个小核的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浆内易见由核染色质脱落下来的核小体(该类细胞约占巨核细胞 20-30%)。临床上常有胃肠手术、营养不良和妊娠等情况。外周血象常出现 3 系减少。F3.3 溶血性贫血(HA)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其总比例常大于 50%,但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并可见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特殊形态的变化。此病临床资料对诊断尤为重要,病人常出现黄疽、尿胆原和间接胆红素增高,网织红细胞常大于 5%。急性溶血时,外周血象可出现幼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酸溶血试验常出现阳性。F3・4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小粒呈空架状,脂肪球增多。粒、红、巨三系细胞减少,其中以巨核细胞减少更为明显,成熟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网状细胞、浆细胞、嗜碱组织细胞常偏多。血象 3 系减少,但脾脏不肿大。F3.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可见多核、核碎裂及巨幼样变,成熟粒细胞分叶减少(或增多),粒细胞胞浆颗粒减少或无或过大而多,核浆发育不平衡。易见多个小核的颗粒巨核细胞和微小型巨核细胞。此类病人外周血象易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常增多。临床抗贫血治疗效果差。2诊断 MDS 后,按骨髓和外周血象中原始细胞多少,有否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可分为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RA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原始细胞片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4 型,至于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已属白血病可不再列入 MDS。RA:外周血原始细胞无或<1%,骨髓原始细胞<5%。RAS:同 RA,但骨髓中环形铁粒幼细胞,为铁粒细胞的 15%以上。RAEB:外周血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 5-20%。RAEB-T:外周血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 20-30%。F3.6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AA)幼红细胞显著减少,(常小于 5%),但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异常。外周血中单纯红细胞减少或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和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