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考试要点(12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第一章 土方工程1.土的工程分类:在土方施工中,根据土的坚硬程度和开挖方法将土分为八类。2.土的组成:土一般是由固体颗粒(固相)、水(液相)、空气(气相)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随着周围条件的变化,三者比例关系不同,反映出土的物理状态不同,如干燥、湿润、密实、松散。3.土的可松性:天然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虽经振动夯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土的可松性大小用可松性系数表示。4.土的天然含水量:土的天然含水量是指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的固体颗粒之间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5.土的渗透系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水穿透土层的能力,以 m/d 表示。分为透水性(如砂土)和不透水性(如黏土)。它影响施工降水和排水的速度。6.确定场地设计标高时应考虑的因素:(1)满足生产工艺、运输的要求;(2)尽量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 (3)场地土方量填、挖方力求平衡,使土方运输费用最少; (4)有一定的排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7.土方调配的原则:(1)应力求达到挖方与填方平衡和就近调配。(2)近期施工与后期利用相结合原则。(3)合理布置挖填方分区线,使土方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4)好土用在回填质量要求高的地区。(5)尽可能与城市规划和农田水利相结合,将余土一次性运到指定弃土场,做到文明施工。 8.地面水的排除一般采纳排水沟、截水沟、挡土水坝等措施。9.山区的场地平整施工,应在较高一面的山坡上开挖截水沟。 在低洼地区施工时,除开挖排水沟外,必要时应修筑挡土水坝,以阻挡雨水的流入。10.基坑四周的排水沟及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流的上游。明沟排水的纵坡宜控制在 1%~2%;集水井应根据地下水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每隔 20~40mm 设置一个。11.流沙现象:假如动水压力大于或等于土的饱和密度时 ,即 ,则土粒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土粒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这种现象就叫“流沙现象”。12.涌冒现象:当基坑坑底位于不透水土层内,而不透水层下面为承压蓄水层,坑底不透水层的覆盖厚度的重量小于承压水的顶托力时,基坑底部即可能发生涌冒现象。13.防治流沙的措施:抢挖法打板桩法水下挖土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地下连续墙法1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