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教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A 版)》必修 2,“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分别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及其初步运用。其中, 线面垂直的定义是线面垂直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它是探究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基础;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充分体现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之间的转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垂直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纽带!(如图)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的飞跃,是非常重要的。本节课中, 学生将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总结”的认知过程展开学习,对大量图片、实例的观察感知,概括出线面垂直的定义;对实例、模型的分析猜想、折纸实验,发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学生将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更主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和几何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归纳、类比、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根据《课程标准》 ,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严格证明安排在选修系列2 中进行,这样降低了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2.学生情况分析课前先安排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图片资料,然后在网上师生进行交流,从中体现出学生活跃的思维、浓厚的兴趣、 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内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学习本课前, 学生又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法,学习了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对空间概念建立有一定基础,因而,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线面垂直的定义比较抽象, 平面内看不到直线,要让学生去体会 “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就有一定困难; 同时,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发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学生不易想到。 因而,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二、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