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为了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孔子在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在教学方法论上颇有建树,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教学规律的原则和方法,为中国古代教学理论的发展揭开了新篇章。 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首先,关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他的经验是: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其次,关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孔子在长期指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积累了宝贵而又丰富的经验: 1.[立志有恒,锲而不舍]; 2.[虚心笃实,不耻下问]; 3.[学思结合,学思并重]; 4.[学行结合,学行并重]。 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如何教——启发诱导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倡并运用启发诱导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教育家,孔子的启发诱导要比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早几十年。 在孔子看来,学生掌 握 知 识 是一个主 动探索和领 会 的过程。因此 ,他在教学过程中非 常 重视 调 动学生学习 的主 体意 识 ,主 动精 神 ,其至 理名 言 是: 不愤 不启,不悱 不发,举 一隅 不以 三 隅 反,则不复 也 。 由 此 可 见 ,孔子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 意 把 握 住 讲 解 问题的最佳 时机 ,及时施教,当学生思考问题已有所得,欲表达又表达不清楚时,教师要给以及时的启发,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否则,越俎代庖,搞填鸭式,满堂灌,代替思考和表达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这是孔子强调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第一层意思。孔子强调启发教学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启发诱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逻辑推理能力。 孔子的启发诱导运用的非常成功,很受学生欢迎。 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如何教——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亦是孔子运用得最成功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孔子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和教学。 孔子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成功地运用因材施教的伟大教育家,但“因材施教”的命题却是由宋代的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 兄 弟 二人在总 结 孔子教学经 验 时概 括 而 成的。他 们 说 : “孔子教学,各 因其 材”,后 来 南 宋的理学家朱 熹 在给《 论语 》 作 集 注 时,再 次 重 申 了 这一命题,这就是“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