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0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就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综合运用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克服或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协调环境条件与小麦生育的关系,保证麦苗齐、匀、全、壮、足,群、个体协调发展,穗、粒、重三因素合理,最终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益的生产目的。小麦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见前),以及合理密植技术、播种技术、管理技术、收获与贮藏技术等环节。 一、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所谓合理密植,是指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以及所采用的栽培技术等来充分协调麦田的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尽可能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既要求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苗数、蘖数和穗数,又要求所有个体能良好地生长发育,从而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实现高产稳产。 (一)合理密植的增产原因 1 .群 体 结 构 合 理 , 光 合 效 率 高 , 干 物 质 积 累 多 基本苗数过少,地力和光能无为消耗大(裸地、漏光),净光合生产率低,干物质积累少;基本苗数过多,群体过大,干物质大部分用于茎叶的形态建成,同时后期易倒伏,所以,净光合生产率亦不高,干物质的积累也少。只有做到合理密植,群体结构的发展才能协调合理,叶面积适宜,株间光照条件良好,光能和地力得到充分利用,光合效率提高,干物质积累最多,产量较高。 2 .分 蘖 的 增 产作用得到充分 发挥 带有分蘖的幼苗可形成强大的根系和健壮的地上部分,因此,它比无蘖苗为壮。同理,带有分蘖的主茎穗也优于无蘖主茎穗。生产上如过于密植,单株营养面积减少,分蘖少,单株成穗数更少,有些甚至不能形成分蘖穗;如过于稀植,虽然单株营养面积较大,分蘖多,单株成穗数较多,但单位面积上的总穗数不足。在上述这两种情况下,小麦产量均会降低。只有实行合理密植,才可使单株分蘖数增加,成穗率提高,产量增加。 141 3.成 产 三因素发展协调,经济系数较高 密度过大,虽然亩穗数多,便个体发育受到很大影响,造成穗粒数减少,粒重减轻,经济系数下降,产量较低;密度过小,虽然穗粒数和粒重有所增加,但其增加幅度抵销不了由于密度下降所造成的减产幅度,因此,即使经济系数不升不降,产量也不高。只有在合理密植的情况下,才可缓和群体与个体间的矛盾,协调穗、粒、重三因素,提高经济系数,增加产量。 4.减少倒伏损失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