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绿萝路小学长在宜昌教案六年级学期计划2014年秋季学期六年级长在宜昌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地方课程的学习,对这一门课已经比较了解和熟悉,由于地方课上学习的内容非常贴近日常生活,所以大部分学生仍然对学习充满浓厚兴趣,能够比较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好。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地方课不过是非工具科之一,不需要进行考试,思想上不够重视,所以总是抱着一种可学可不学的态度,上课不认真、不按老师要求完成练习等情况还是会出现。教学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宜昌历史变迁,及发生在宜昌的革命战争;宜昌的历史文物及文化古迹;宜昌的名山古刹;宜昌的民俗风情。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在课程标准中所处的位置:本册为《长在宜昌》的地理篇,本学期授课内容为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题为家引人入胜的名山古刹,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巴人故里武落钟离山、道教仙境鸣凤山、西陵峡中黄陵庙等等。追根溯源、资料丰富、认识全面,让我们的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家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一、本册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3、增强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热爱宜昌、振兴宜昌的责任感、使命感。整合宜昌历史文化、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宜昌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广泛内容,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爱家乡以及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人文素质与社会责任感。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二、本册教学重点:1.通过读三国故事、石牌保卫战了解宜昌的历史。2.了解独具特色的悬棺葬、古刹玉泉寺、峡口三游洞。3.了解巴人故里武落钟离山、道教仙境鸣凤山、黄陵庙。4.了解宜昌的方言俗语、民俗民风、名居。三、本册教学难点:1.通过读三国故事、石牌保卫战了解宜昌的历史。2.了解独具特色的悬棺葬、古刹玉泉寺、峡口三游洞。3.了解巴人故里武落钟离山、道教仙境鸣凤山、黄陵庙。4.了解宜昌的方言俗语、民俗民风、名居。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1.课前查找、积累相关资料。2.观看视频、图片。3.歌曲欣赏。4.小组合作交流。5.调查采访活动等。教学进度本学期上课为周,除去节假日和复习时间,实际上课时间为周,共节。根据教学内容,具体安排见下表:教学进度安排一览表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西陵峡口三游洞12巴人故里武落钟离山13道教仙境鸣凤山14西陵峡中黄陵庙15充满智慧的方言俗语16别有情趣的民风民俗17朴素古雅的民居塔楼1891011121314151617课时教案第一课时内容西陵峡口三游洞集体备课人员执笔人教学目标了解三游洞名字的由来,及洞中最引人注目的景点。教学重点了解三游洞名字的由来,及洞中最引人注目的景点。教学难点了解三游洞名字的由来,及洞中最引人注目的景点。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学过程1、课前学生搜集三游洞名人碑刻内容或主要景点图片,教师在授课中可借此为导入点,开展诗歌比赛活动。同时,穿插分析“前三游”白居易、白行简、元稹和“后三游”苏洵(父)、苏轼、苏辙为三游洞的题词。在此基础上,探究三游洞的得名,欣赏至喜亭和张飞擂鼓台的图片,并讲讲两处景点的传说故事。2、可结合书后“探究天空”中的导游图,让学生分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三游洞的景点。组与组之间可既分工又合作,一组一个景点,介绍方式可多样化,由学生自主选择。介绍中师生及时评价。3、三游洞的各景点一般都有传说故事,教师在授新时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口才,又增长智慧。复备教学后记课时教案第二课时内容巴人故里武落钟离山集体备课人员执笔人教学目标1、增进对巴人的了解,增强作为巴人后代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巴土文化的热爱。2、了解武落钟离山的位置、景点。3、激发学生对巴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立志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教学重点了解巴人和武落钟离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巴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巴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