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2、体会课文中各种描写方法,理解这些描写的作用。3、读写结合,进行描写性作文训练,提高描写能力。教学重点:1. 学习小说三要素。理解人物和环境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2. 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3. 学习生动流畅的语言。教学难点:1. 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2. 人物刻画对推动情节发展、表达作者感情的作用。教学时数: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多媒体 mp3显示:(欣赏歌曲罗大佑的《童年》 )(链接在酷狗音乐)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美好的、快乐的,是充满好奇的、幻想的。在成人之后回忆这段往事,对于当时的人和事,更有一种永生难忘的体验。让鲁迅先生的《社戏》点燃我们追忆童年的情感之火吧! ( 板书文题、作者 ) 二、解题、简介作者及背景1. 解题什么是社戏?社 , 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 , 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2 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2.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3. 文学体裁——小说回顾小说有关知识: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4. 写作背景简介5. 检查预习(1)生字读音归省 xǐ ng 行辈 háng 撺掇 cuān duo 凫水 f ú惮 dàn 踱 duó棹 zhào (2)词语解释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自失: ( 听得出神 ) 忘了自己。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行辈:排行和辈分。絮叨:翻来覆去地说。依稀:隐隐约约。惮:怕,畏惧。三、速度课文,整体感知1. 本文的人物有谁 ? 人物:迅哥儿、双喜、阿发、桂生、六一公公、外祖母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线索——社戏3. 围绕“社戏”这条线索,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3 ⑴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⑵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⑶ 看社戏前的波折。⑷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⑸ 赵庄看社戏。⑹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⑺ 六一公公送豆。4. 课文以“社戏”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是怎样安排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