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祖父的园子》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对象: 502 班课时:一课时提供者:陈莹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育才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的爱里,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学习这篇课文, 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懂课文内容,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并积累语言。并对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很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一动不动”等词语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很好,大部分学生喜欢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而且效果很好。所以针对这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学习。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 《呼兰河传》 。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