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和耐心期待转化教师的神圣职责并不在于只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更在于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 “教书与育人并重,知识与能力共举”,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作为教师,一般人认为教学生的时间越长,越能了解学生,越有资格给学生下结论。实际上,时间的累积并不代表了解的加深:其一,教师的工作往往只能探测到学生某一时段或某一领域的能力,并不是全方位的; 其二,基于各种因素,学生往往会约束自己, 伪装自己,教师所看到的并不见得是学生真实的状态。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总是参差不齐,作为一名班主任, 千万不能因为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 或许班主任的冷眼相看, 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我班的靳红玉同学就是一个特例,之前,她在班上表现较好,中规中矩,爱与老师打招呼,成绩不太理想,说话满面笑容,是一个比较讨人喜欢的孩子。可有一天,突然听说她趁下课时间偷别的学生的东西,而且胆子很大。 我开始还不太相信,因为她平时只是学习成绩差,并没有品行不端的表现, 同学们也没有反应过与她有关的问题。 后来经过认真调查和了解, 确认了此事。 于是我和她有了一次谈话。恰是这次谈话,才让我对这个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起初,她只是遮遮隐隐,不肯承认,当我和盘托出,她也无话可说,认识了错误。这类学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 他们一般都很心虚, 对外界极敏感, 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我觉得,对这个学生的教育引导,首先得从思想上天始。她犯错了,班内好多同学都知道了这件事,有意疏远了她,有同学当众用偷这个字眼, 我立马加以纠正和引导, 我利用班会课, 在班内进行了一次大讨论, 我让同学们谈自己的看法, 让她从思想上认识到这种行为是十分可耻的,也让她明白这样做的后果,让同学们原谅她,给她改过的机会。做这个学生的思想工作, 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通过一次谈心就让他就能彻底改好可能不太现实。 遇到这种情况, 一定要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 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 为学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问题学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