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为了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与细菌耐药预警,更好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依照卫生部卫办医政发( 2011)5 号《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卫生令第 84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 现就建立完善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相关工作要求如下,请科室立即遵照执行。一、 临床科室(一)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高危患者:(如 1、长期住院患者; 2、在 ICU内;3、高龄、营养不良及慢性疾病病人; 4、机体免疫低下; 5、前期使用多种抗生素;6、外科手术、创伤及烧伤;7、侵袭性诊断; 8、使用呼吸机;)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试纸、咽试纸、伤口、气道内、肛试纸或大便)进行培养、监测,发现MDRO定植患者;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 并追踪结果,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属医院感染,应在24 小时内填《医院感染上报表》报告感控科。(二)科内及科间告知制度:1、主管医生发现或接到检验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应立即开“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报告科室主任及科室感控员。2、感控员应在早交班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3、护士感控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填报《耐药菌控制措施督查表》。4、责任护士负责告知家属及陪护人员相关隔离常识。5、主管医生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判断解除隔离的时机,如果患者转科/转院或死亡,护士做好多重耐药菌患者床单元的终末消毒。6、转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生或护士,做好消毒隔离。7、感控员及时对耐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追踪总结。(三)科室短时间内发生特殊耐药表型或3 例以上名称相同、耐药表型相同的耐药菌病例,应立即向感控科报告。班外时间、节假日报院总值班,院总值班通知感控看负责人。(四)科室应按《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 落实相关院感防控措施。(五)应了解医院前五位目标细菌及科室(重点科室)前五位目标细菌名称及耐药率, 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和耐药预警报告,指导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二、 检验科(一)应及时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发现多重耐药菌应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人交接班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