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南通市小海初级中学课题组执笔:季春华一、课题提出1.课改背景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基础教育加快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国家教育部自2001年6月8日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各学科相继出台了理念全新的《课程标准》。2002年在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七、八、九年级)第一轮实验已经结束并全面推开。2.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逐步有效的推进。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老的问题没有解决,又积累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课堂教学密度小、效果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迁移能力差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初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主体性缺失:以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创造性缺失: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僵死、教条的课堂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情感性缺失: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况,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激情,目标不明确,不珍惜时间也不会有效支配时间。如果不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将会严重限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进行中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课题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为了了解“农村薄弱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有效性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性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性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性教学倡导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有效性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效性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解决具体问题的行为方式。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4.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联系:1.都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充分发展、低效的教学方式的摒弃,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2.都是借助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并试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论证上升为教学理论。区别:1.研究的背景不同: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对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组织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2.研究重点不同:其他研究大多侧重理论方面,而本课题主要是实践研究,重在实践如何提高课程教学效率。试图借助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实践新课标理念,寻找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同时丰富教育教学的价值性理论。3.研究对象、范围不同:由于历史原因,小海初中生源不断减少,且生源质量下降,不少学生基础差,不会学习也不愿学习。但是像我校这样的学生毕竟在整个中学生队伍中为数不少,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所以,研究提高小海初中这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