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植保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荆门市植保站农村实用人才是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及服务,具有一定规模、效益、技能的农民和基层服务人员。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市场开拓者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根据省农业厅下发的《全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工作方案》,开展了以农村植物保护机防队伍和村级植保信息员(查虫员)为专题的调研工作,形成了以下思考。一、农村植保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1、乡镇植保员队伍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2003年,全市57个乡镇,共有农技推广在编人员544人。2005年,我市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变“养人”为“养事”,全市确定公益性基层推广人员170名,重点推广了“聘用制”和“委托服务制”两种服务模式。其中,钟祥、京山、沙洋实行聘用制,东宝、掇刀实行委托服务制。全市基层农技站采取定岗不定人,三年一聘,合同制管理办法,每年进行两次考核考评,对不合格人员及时予以解聘。他们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业病虫监测,实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科技示范户作用明显。2004年以来,按照省科技入户的实施要求,围绕“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技示范户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关键措施,不断创新入户模式,积极探索长效机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全市科技进村入户实施范围涉及57个乡镇,300个村,3000个示范户。全市落实科技入户技术辅导员200名,在包村联户、入户指导过程中坚持做到“六个入户”,即:每户一份入户服务协议、每户开展一次基本情况调查、每户建立一本活动记载台账、每户制定一份增产增收计划,每户一套技术资料、每户一张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通过进村入户培训,一大批优质高产良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水稻优质率达95%左右,油菜品种基本上实现了双低化。“稻鸭共育”、“猪—沼—稻”、“猪—沼—果”、“棉花-蕃茄”等高效种植模式得到推广,应用面积达到80万亩。3、设置查虫员,延伸村一级。目前,沙洋县、京山县、钟祥市分别落实村级查虫员276名420名、330名,确保了每村一名查虫员,每名查虫员都要做好三件事:发资料、查虫情、办带头样板,构成了县有植保专家、镇有植保技术员、村有查虫员的三级植保网络体系。4、稳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是组织部门面向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后备干部、农村优秀青年为对象的培训计划,目地是有针对性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我市于2007年正式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2007年全市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319名,其中脱产班学员100名,函授学员219名。2008年,全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400名,其中脱产班学员150名,函授学员250名。目前,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进展顺利,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的实施,将为加快我市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5、农资经销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植保工作的发展。目前,全市农药经销户达1200户,分布较广。他们在推销农资销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广了植保技术。如民营植保应急防治机防队。这样的民营组织大多是农资经营户,有一定的农业技术基础,可投入相应的资金。通过自己购置设备,或享受政府机动喷雾器补贴,可上升到一定生产规模。在操作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与自律性。农户可自由选择带药剂防治,或不带药剂防治。由经营业主根据机动喷雾器数量和防治业务量,聘请一定数量的机手,他们统一着装,电话联系,以摩托车或小面包车为交通工具。现在,镇乡一级的农资经营战十分激烈。农资经营户免费提供喷雾器械,承诺凡在本商店购买农资后,可将喷雾器械背回去使用后送来即可,除了燃油费用自己承担外,无需再付另外费用。此种方式也受到农户欢迎。6、机防服务发展迅速。有些农户自己购置机动喷雾器后,一方面方便自己进行病虫害防治,另一方面为别人开展代治服务。按每亩收取5-10元的费用,每台机器每天可防治20亩稻田。在2006、2007年,稻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