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_第1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_第2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_第3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其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方面。据中国妇联统计,我国现有留守少儿约 5800 万人,其中,14 周岁以下的儿童就有 4390 万。这个庞大的儿童群体,因其所处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心理上也表现出较独特的一面。因此,准确剖析这些孩子的特殊心理现象,科学疏导,是实现中国妇联提出的“靠近你,温暖我”目标的关键。1. 留守儿童的不幸福的童年留守儿童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委屈情绪在涌动,敏感、孤独、自卑,占据了他们的童年生活。歌谣如是描述留守儿童生活:“留守儿童真凄凉,平日难见爹和娘,放学回家忙家务,夜里梦中唤爹娘。”案例:韩笑笑,祁连山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长期在新疆务工,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和家人团聚。孩子被寄居在叔叔家。由于长久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产生自我封闭、自卑、缺乏爱心等心理疾病。她总是沉默寡言,显得很孤独。分析这个孩子心理现象的发生,根源就是平日里缺乏父母之爱。而且这种心理问题是相互关联,相互循环的。20 世纪世界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疏导策略:(1)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实施心理健康疏导。心理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疗法等实施心理干预或疏导,让孩子的孤独、抱怨等心理疾患得到宣泄。(2) 实施爱心工程老师倾注爱心,班级创造温馨的“家”的气氛,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感受“家”的温暖,让“爱”重归孤独的心灵。(3) 班级里成立爱心小组,每个小组吸纳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参加。爱心小组全体成员一起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所有活动,展开小组竞赛,充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2. 留守儿童的“节日恐惧症”“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质,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的心理现象。然而,过节对留守儿童而言,是一场心理考量。他们期待节日的来临,期待在节日里获得和同伴一样的快乐,但是,父母的缺位,使得这种快乐变成酸楚与近在咫尺的神往。案例:小芸,祁连山山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该生在习作《我的中秋节》中写道:“我盼望中秋节的到来,因为,节日可以带给我快乐;但是,我又害怕中秋节的到来,中秋的月儿圆了,可是,我们家的小院里只有我和妹妹,还有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