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黔南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6 月 16 日至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作出了“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既是对全省的殷切希望,更为黔南扶贫攻坚、同步小康指明了方向。现就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推进黔南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谈几点认识。 突出优势调整结构 黔南州是贵州南大门和西南出海通道,交通区位优越,生态气候良好,物种资源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的优势和基础。 近年来,黔南始终坚守“两条底线”,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185 工程”升级版为抓手,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个核心指标全面提升。2014 年,全州农业增加值达 151.25 亿元,粮经比达 36∶64,非粮增加值占比达85.5%;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 51.9 亿元,占 gdp 的 6.5%;旅游总收入达 344.98 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7265元。 突出特色创新激活 农业是综合性产业、大健康产业。茶叶、蔬果、烤烟、刺梨和中药材是黔南州特色优势产业。黔南围绕特色调结构,着力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创新激活“第六产业”。 强化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规模化发展,黔南相继出台了茶叶、刺梨、烤烟和农业发展的意见,打造“185工程”升级版,使“亩均 185”向“人均 185”转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和“黔茶走出去”战略,全州茶叶面积由 90 万亩发展到 129 万亩,都匀毛尖品牌价值达 20.71 亿元,列全国 13 位(提升 11 位)。2013 年以来,全州刺梨种植年均新增 10 万亩以上,目前已达 30 余万亩。围绕品牌、品种、品质,强化科技引领,全州共推广蔬果新品种 166 个、新技术 52 项。以大健康及绿色消费为导向,全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累计达 291 个。2014 年,全州蔬菜、水果产值达 127.35 亿元和 18.8 亿元,农民收入中的 41.5%来自蔬果产业。 强化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按照“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服一体化”和“2+x”农业园区产业化模式,推动农业园区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创新“镇园合一”的管理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抓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全州有省州级农业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