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目录第一章“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情况一、计划目标完成情况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第二章“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一、发展机遇和挑战二、指导思想三、发展原则四、发展战略五、发展目标第三章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一、旅游目的地体系二、旅游产品体系三、旅游城镇体系第四章旅游产业要素建设一、旅游景区二、旅游交通三、旅行社四、旅游饭店五、旅游餐饮六、旅游购物七、旅游娱乐2八、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第五章市场开发与宣传促销一、旅游市场开发二、市场宣传与营销第六章旅游环境与资源保护一、生态环境与旅游景观保护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七章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一、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二、旅游产业融合与联动第八章政策措施保障一、扶持政策二、保障措施3“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业跨越式大发展的战略提升期。根据自治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本专项规划。第一章“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情况一、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政府和旅游行业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采取积极措施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计划制定了各项旅游业发展计划指标。“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699.39万人次,年均增长7.35%;旅游外汇收入21.86亿美元,年均增长11.33%;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达到14985万人次,年均增长16.78%;国内旅游收入2295亿元,年均增长30.98%;旅游业总收入2483.38亿元,年均增长28.63%。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超出“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速度。2010年,全区接待入境旅游者142.8万人次,入境旅游创汇6.02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4477.5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92.92亿元;全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32.7亿元,比“十五”末的2005年翻近两番,相当于我区生产总值的6.31%和服务业增加值的21%。旅游业已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服务业名符其实的龙头,是促进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十一五”期间,旅游业作为自治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地位进一步提升,已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截止2010年底,全区共有星级饭店262家,其中五星级8家、四星级18家、三星级81家、二星级141家、一星级14家,客房2.61万间,床位数4.83万张;旅行社701家;其中组团旅行社24家、赴台游旅行社2家;全区拥有导游资格证人员17220人,注册导游员8641人;全区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约17.9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为89.7万人,旅游从业人数达到107.6万人,占内蒙古全区服务业就业总人数的20%左右,旅游业已经成为自治区容纳社会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2全区已开发旅游景区(点)近300个,被评为国家A级的景区有205个,其中5A级2个、4A级38个、3A级81个、2A级80个、A级4个,响沙湾和成吉思汗陵是自治区首批国家5A级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点)20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4个。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为骨架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同时,民航、铁路、公路、口岸和通讯、能源、电力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旅游行业管理扎实推进,产业素质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全面贯彻《旅行社条例》和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加强了旅游行业监管,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对全区旅行社业务类别进行了重新调整,促进了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建设扎实推进,促进了我区旅游业规范化发展。行业信息化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设立了内蒙古旅游信息网站,开通12301旅游服务热线,启动政务服务公开,有力地提升了全区旅游信息化水平。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举办各类执法、规划、旅游景区评定人员和导游、旅行社经理、饭店管理人员、农牧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