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1 美好生活,需要适当让步建武十五年,刘秀针对当时“田宅逾制”和隐瞒土地户口的严重现象,下令全国检核土地户口。 郡县守、 令不敢触动贵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过程中“优饶豪右,侵刻羸弱”. 伤害了农民利益,激起各地农民的反抗,郡国的豪强大姓也乘机作乱。对此,刘秀采取的对策是在处死度田不实的十几名郡守之后,即停止度田, 向豪强地主让步。 刘秀深知自己的阶级属性, 维护国家政权固然重要,但在稳定的大前提下,犯不着与大地主阶级决裂,这才是治国良策。清朝初年,年仅 52 岁的皇太极,英年早逝。 《清世祖实录》记载:太宗“储嗣未定,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 这场争夺大战的两位主角是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豪格相貌不凡, 力大超群, 久经沙场,屡建军功。多尔衮比豪格小3 岁,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豪格的叔父,努尔哈赤曾有遗训立他为储君。清天聪、 崇德年间, 多尔衮参加了皇太极组织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也是军功显赫。剑拔弩张之际, 豪格假装退场示威, 多尔衮在急速地思索对策。 他考虑若强行登基就有可能招致八旗分裂, 并最终危及清朝国基。 基于拥立豪格的两黄旗势力先前提出拥立皇子的方案,多尔衮说: “两黄旗大臣说得有理,既然肃亲王不愿继承帝位,那就立先帝皇子福临吧。 ”多尔衮这席话使双方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下来。两黄旗看到多尔衮不再坚持他要做皇帝,虽然没能推举豪格当上皇帝,但福临也是先帝的儿子,就不再提出异议。多尔衮隐忍退让的结果是虽未得到皇位, 却当上了摄政王,自己掌握了实权。原本胜算很大的豪格,却成了最大的输家。有哲人说过,经营美好人生需要妥协与自知之明,这与前面故事完全吻合。陈彤很早的时候曾经采访过一个非常年轻而且有才华的奥迪汽车设计师,他当时为车展设计了一款概念车。 她问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汽车设计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他说:“是妥协。如果没有妥协,就不会有任何新款问世。”她那时很惊讶,以为他会强调创造和个性什么的,哪里想到他会说出“妥协”. 不过他说的妥协不是没有原则的唯唯诺诺,而是建立在自知之明基础上的。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 是有些道理的。人在年轻气盛的时——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2 候,多半是很难客观准确地对待自己。班主任老师告诉他的学生, 他做学生时成绩很好。小学时心比天高,立志考清华北大。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