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 作为医疗机构诊疗卡应用指引 (试行稿) 广州市市民服务和社会保障卡管理中心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2 广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是今年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民心工程,是实现政府和社会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加快社会保障(市民)卡试点建设的指示和要求,经国家劳动保障部正式批复同意,我市由广州市信息中心具体负责社会保障(市民)卡的发行工作,预计发卡规模约600 万人。我市社会保障(市民)卡主要应用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抚恤优待、公积金贷款申领、医疗卫生等不同的业务领域,实现“一卡多用”的建设目标。根据社会保障(市民)卡建设规划,我市首批社会保障(市民)卡将对医保参保人群发放,首先实现办理医保业务和作为医院诊疗卡应用,以后逐步将目前使用的医保磁条卡全部转换成社会保障(市民)卡(IC 卡)。 本文针对医院等医疗机构,就如何使用社会保障(市民)卡作为诊疗卡应用,以及由此产生医院 HIS 系统的业务模式变更和技术改造提供基本的指引。 一、 社会保障(市民)卡作为诊疗卡应用的意义 目前不少医院自行发放了诊疗卡,在现阶段对方便患者就医就诊,规范医院内部的管理和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医院自行发放的诊疗卡只能在发卡医院内使用,而医疗服务正不断向专业化分工发展,如果患者因不同的病要到不同的医院就医就诊,则必须办理多个医院的诊疗卡,造成患者要携带多张诊疗卡。 社会保障(市民)卡作为诊疗卡应用,就是要实现社会保障(市 3 民)卡在各医院等同于本院的诊疗卡使用,方便持卡人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就医就诊,方便医院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二、 社会保障(市民)卡作为诊疗卡应用的要点 社会保障(市民)卡作为诊疗卡应用,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市民)卡的身份识别功能,依托各个医院原有的HIS 管理系统,患者可持社会保障(市民)卡在医院办理挂号、门诊收费、入院登记和出院登记等业务。在这方面的应用上,社会保障(市民)卡和医院现有的诊疗卡的功能是完全一致的。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市民)卡上存储了有效的个人基本信息(经过社保、人事、公安等部门数据比对,并经持卡人确认)和医疗卫生信息,在医院的其他业务办理中,可充分利用卡上的有效信息。这部分的应用设计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业务情况,和医院的相关业务人员、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