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怎样理解绩效——绩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对其观察的、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定义也各不相同。我们认为,所谓绩效,主要是指员工符合组织目标的结果,同时也要考虑员工在产生结果过程中的行为。绩效的性质——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多因性——员工绩效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一种因素,而是要受到员工个人以及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维性——要从多个维度地分析与评估绩效,比如员工绩效的工作能力、态度、业绩三个方面的情况。动态性——员工的绩效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即绩效的不固定,原来较差的绩效有可能变好,原来较好的绩效也可能变差。影响员式绩效的主要因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前者主要是指员工的个性、技能、能力、知识、经验等;后者则既包括个人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对员工在企业运行中的行为状态和行为结果进行定期考察和评估,同时和员工就所要实现的目标互相沟通达成共识的一种系统化行为。绩效管理的意义——战略意义、管理意义、开发意义。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有什么关系——1、区别:人性观不同、内容不同、管理者和员工的参与方式不同、目的不同、效果不同、侧重点不同;2、联系:从企业发展角度看,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为绩效管理提供很多基本住处和资料,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从而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从员工发展的角度看,通过绩效评估来肯定员工过去的绩效使员工增强自信,同时又能够找出员工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予员工反馈,使员工明了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其以把而方向和目标,这正是绩效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成——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的特点——战略一致性、明确性、可接受性、效度、性度。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评估、决策者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只是管理者单方面的事情、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理解。绩效管理的实践问题——人力资源经理和直线经理定位不明、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绩效指标缺乏科学性、绩效评估过于主观、忽视绩效面谈和绩效反馈、绩效评估结果没能得到切实的运用。第二章我们将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体系划分为一般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基础。一般理论基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直接理论基础——工作分析、目标管理、 目标设置与目标一致性理论、激励理论、 成本收益理论、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