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焊接电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033312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授课单位:电气工程系 学时:5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杨兴2011.1 先 修 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焊接电源运用与维护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本门课程之后,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选用、操作、维护焊接设备,提高焊接质量,满足不同焊接岗位工作要求。本课程实践性、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在能力培养上突出运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满足焊接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 1.2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观,课程设计遵循能力本位的质量观。 以焊接操作人员为主要岗位,以焊接生产管理人员等为辅助为岗位,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针对课程目标与特点,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及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尽可能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恰当地在各教学环节融入标准、规范、协作及质量体系的内容,将该课程建设成为集能力培养、职业素质训导和创新成果的教学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场教学,结合实物和工程案例。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电化教学片、仿真软件、辅助教学软件等资源库,提高学生的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国家各种规范、规程、标准的学习。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 另外,学生通过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师共同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参加社会实践等途径,都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焊接电源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取得中、高级焊工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及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3.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尽量突出模块性。课程共分为3大模块,蒸气压缩式制冷模块、吸收式制冷模块和制冷技术应用模块。课程具体内容见下表。 模块 内容 学时 重点/难点 焊接电弧及其对弧焊电源的要求 1.1焊接电弧的物理本质 1.2焊接电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