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学原理叶澜

教育学原理叶澜_第1页
1/52
教育学原理叶澜_第2页
2/52
教育学原理叶澜_第3页
3/52
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 教师的教育学之旅 第一节 教育学从何而来 早期的教育思想,作为文字陈述的教育知识,绝大多数都散见于宗教典籍和思想家的对话、短论、语录、论著之中,如孔子的《论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概括来说,教育学具有双重起源:一是来自于思想家的关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辨;而是来自于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 1 6 0 5 年,英国学者培根《新工具》一书中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主张经验与理性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在培根的知识体系里,教育知识居于最低层次,处于依附的地位,同时又被培根命名为教师的知识。教育知识第一次登入学术的殿堂,但在培根时代,事实上还没有学科意义上的教育知识。 中国第一部大型教育辞书《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所谓教育学,是指“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苏联教育学者皮斯库诺夫认为,教育学是关于专门组织的、有目的的和系统的培养人的活动的科学,关于教育、教养和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科学。 乌申斯基运用 1 9 世纪中期以后的教育学、心理学成果,建立起了它的教育学体系,即广义的教育学和狭义的教育学。所谓广义的教育学,主要是把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凡是研究人的社会性再生产活动的理论都可称之为教育学。所谓狭义的教育学,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是人的心理连续不断的改造和变化的活动,凡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理论可称之为教育学。 日本学者天蒲武雄认为,对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并综合成一个理论体系,这就是教育学。在这一概念基础上,他做出了两点说明:其一,从研究方法来看,冠以的教育学不仅指对教育的哲学性研究,也包括对教育的科学性研究。其二,从研究对象来看,教育学在广义上包括学校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等领域。 法国学者贝斯特认为,“教育学”一词在不断的演变,最初是指关于教育的科学,或关于教育的艺术,或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后来,人们更倾向于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教育学,于是便产生了“教育科学”一词。教育学的含义,既包括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直接联系的那些教育学科,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人类学等,也包括直接从事教育研究的那些学科,如教育史、教育哲学和教育法等。 新的“教育学”(Education)和旧的“教育学”(Pedagogy)的根本区别有两点:其一,Education 一词涵盖面更广,远不止教学方法、学校管理这两方面;其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学原理叶澜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