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首先说,这篇回答不光篇幅上很长,时间跨度也很长。因为自己经营一家小公司的原因,因此也必须时刻关注大型公司的动向并且不断研究。我本人不是一个有巨大野心的人,但也凭自己对经营和行业的理解安稳经营了快 20 年,并且有把握会继续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做下去,很多时候,凭借的无非是认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错这件事,3 年内很难评判,有句老话,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其实非常适合经营一说,很多人的经营计划拿岀来一看,你就明白他只在意 3 年内能不能发财,他们的脑海里没有说长期经营只有叱诧风云,他是为了发财做生意,他杀进来的原因也是他发现了一条发财之道而己。换个角度来说,分析别人的经营方式的时候,也经常会从功利方式去考虑,什么行业破坏力冲击力有多大,什么商业模式杀伤力有多大等等。从这种眼光中咀嚼出的经营之道都是发财之道而己,但一家真正的企业无论创办之初是不是奔着发一笔财来的,五年做下来后,企业如果还在稳定经营,立足点就不再是这个(不是说不要赚钱,而是说企业根本目的发生了变化),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这篇文章我很早就想写,其实我在 2014 年时自己 qq 空间里写了一篇详细描述小米模式的文章,现在 3 年过去了回头看当年的总结还基本靠谱,这个回答里第一阶段的分析基本都是 2014 年的时候我思考的那些,然而在这篇里还有我今年的思考,体现在第二阶段的分析中。首先说一下:任何企业的模式如何,比如小米的,@雷军老板虽然最有发言权,但经济也有经济自身规律,很多企业因为基本设置的问题,他会随着整个社会的进化自觉地往一个方向去走,只要这个方向是好的,好的管理者也不会去硬掰他,所以我下面的观点虽然可能和雷军自己的有重叠也有不同,但这都很正常,横看成岭侧成峰视角不同而己。小米在最初成立之初,是一家“买手”公司。用这个概念是为了让大家一下子抛开其他所有常规因素,集中到这个性质上来,雷军先生在创办小米之前就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因此生产效率、组织架构、流程、营销、金融管理、渠道等等,我们都假设他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行业中高档次水准。买手这个概念我是大概 2010 年前后从一个做服装的朋友那得知的,她最早跟我说的时候,我反问她,买手和去七浦路进货拿到自己店里卖或者淘宝卖能有啥区别?因为我就一直住在七浦路附近,她当时刚从自己折腾服装放弃后去了一家潮牌公司,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