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未成燎原之势,但中日并购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 山东如意(002193)(002193)集团以 4400 万美元收购日本服饰生产商 Renown Inc. 41%的股份;华人出资的马林控股公司收购日本高尔夫俱乐部组织机构及零售商 Honma Golf Co.的大部分股份;比亚迪宣布收购日本大型模具生产企业——日本荻原公司旗下馆林工厂;中信资本用其并购基金投资了日本重型包装公司特耐王集团。而早在去年,苏宁电器(002024)(002024)购买了日本电器零售企业 Laox Co. 近 30%的股份;神州数码直接控制了日本 IT企业 SJI30%以上股份;宁波韵升(600366)(600366)收购了位于日本神奈川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日兴电机 79.13%股权? 为何中国企业或资本在日本并购脚步明显加快?其中存在哪些潜在的机会与风险?在新经济形势下,我们又将如何解读日本的“闭关自守”?如何跨越若隐若现的道道鸿沟? 为什么要去日本收购 两国各自经济发展阶段非常契合 按照国人的习惯,一提到海外扩张、并购,首先想到的就是欧洲、美国,就是 IBM、沃尔沃这样如雷贯耳的名字。但是这样的超级经济体离我们现实的发展阶段太遥远,美国经济已表现出以金融为主的特征,实体经济已经完成了大规模的兼并整合,行业集中度已非常高,小鱼太少,而国内企业有胃口吃下大鱼的也非常少。 相比之下,一些离我们经济发展阶段较近的国家或地区,也许更应该受到关注。“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讲,离我们最近的大国家就是日本,其他像韩国、台湾地区,离我们发展阶段很近,但规模太小。”Chinalyst 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CEO 孙田夫这样认为,“日本现在刚刚经历一个兼并的过程,比如说日本的家电制造商,有 SONY、夏普、松下、东芝、日立,还有再小一点的,日本国内完全不需要这么多制造商,所以它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垄断或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美国三四十年之前已经完成了。在这期间,必定会产生失败者,虽然它在日本国内与更强的对手的竞争中失败了,但其拥有的一些技术、品牌、管理理念等,对中国或者世界都是很有价值的。” 中国经济起步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这一潮流正在发生逆转。首先,从最近热议的工资水平上涨来讲,未来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很可能会逐渐缩小;二是随着中国经济体的崛起,更加吸引眼球的是这个庞大的终端市场,而非世界工厂。因此,中国经济要上一个新台阶,就不能再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的低廉。从外引入高端的技术、优质的品牌、先进的管理,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