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日本传统民族服饰。可是对于不习惯日本文化的朋友来说,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日本女人和服背后得有个包包? 其实那不是包包,是腰带的打结。桃山时代(1582-1600),丰臣秀吉积极倡导海外贸易,招致许多传教士远渡重洋前来这个东方极地岛国。 当时日本人见传教士的外袍是用绳子状带子系住, 很感兴趣,纷纷模仿,日后又受朝鲜传统服的宽腰带影向,才逐渐演变成今日和服那种包包结腰带。 最初只是将编成绳子状的带子层层缠在身上而已。这是名古屋绳带与博多绳带的起源。江户时代才改为宽腰带。本来也只是 3、4公分宽的腰带,后来渐渐加宽,成为今日需折两半缠在腰上的腰带。但这种缠法会隐没女性三围,变成上下一般粗的圆柱形身材,于是女人们便想出在腰带上打结的方法,并尽量让打结靠近胸部以强调曲线。 和服腰带的打结起初也跟全球所有男性皮带一样,结在正面,打结也很小。不过腰带本来的目的就是想引人注目,于是越打越大,最后大到看不到脚趾,走起路来像挺个啤酒肚子。 又因这样一来行动反而不方便,江户时代初期,日本女人干脆来个史无前例的服饰造反,将腰带打结移到背后。并将西方妇女不可欠缺的项链、胸针等装饰品,全改头换面成为绳带或是其他腰带上的装饰品,全装饰在前面或背后腰带上。 所以请别小看那个包包,那包包其实很有学问,细看之下,能看出你出身良好或是贫*。穿和服时,也通常不能戴其他闪闪发光的首饰。手表也不行。 另外,和服下摆的风花水月花纹,走动时会如何摆动、会增添多少女人韵味,都是经过细心研究后才设计出。在这些花纹上,又该系上何种颜色、花纹的腰带与绳带,也是一门非临时抱佛脚便能暗记的美学。 日本人重视外表,视“装扮”为一种礼仪、一种价值观。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日本女人上街披头散发、不化妆。她们追赶时尚,让日本成了“亚洲的巴黎”;在美容化妆上也懂自我创新,使日本化妆品获得肯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化妆大国”。 据史料记载,大约 100年前的日本,对女性化妆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当时的风俗规定,贵族家的女性到了 40岁左右,就必须把牙齿涂成黑色,把眉毛剃光,以掩饰自己的女性特征,宣布作为女性黄金时代的结束。 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地位的提高,明治政府废除了这种制度,让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打扮自己。 战后,日本人民的生活渐渐富裕起来,开始从欧美引进化妆品,学习西方的化妆。但到了后期,却自行革新,努力塑造“东方美人”。 在仿效欧美的六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