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听力学简介声学基础知识Soundinairresultsfromthealternatecompressionandrarefactionofairparticles.声音是由一定能量作用于物体并使之振动所产生并通过媒质传播的波。声音是可被人察觉的空气、水或其它介质的压力变化声学基础知识媒质或振源每振动1次(或交替变化1次)所经历的时间叫周期单位时间内(秒)传播声波的媒质质点振动的次数,即声波的频率赫兹(Hz)人耳可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声学基础知识声压(SoundPreassure)指在声场中由于声波的存在,媒质中的压力超过静压力的值单位:帕(Pascal)Pa1Pa=1N(牛顿)/m2人耳对1000Hz纯音听阈值声压约为20µPa,即0.0002dyne/cm2痛阈声压为20Pa,二者相差100万1Pa=106µPa声学基础知识声场中某一点的声压级(SoundPreassureLevelSPL)指该点的声压P与基准声压P0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的值。其结果用分贝(dB)表示dBSPL基准声压为20µPa,即0.0002dyne/cm2(在空气中)Itismeaninglesstotalkaboutdecibel(dB)unlessthestartingpointisspecified声学基础知识声压级(dBSPL)是以一个物理量(20µPa)为基准,60dBSPL意味着20µPa以上60dB听力级(HearingLevelHLdBHL)是以心理和行为测量结果为基准,60dBHL意味着在正常人平均听阈以上60dB声学基础知识声压级(dBSPL)是以20µPa为基准听力级(HearingLevelHLdBHL)是以大量正常人的平均听阈为基准,纯音测听中听力计测得的dB数是dBHL正常听力级(nHL)以正常人在短声听阈时的dB数为0dBnHL短声0.1ms脉宽的0dBnHL约为35dBSPL不说明是以什么为基准,dB不足以表示确切的量诊断听力学的发展史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音叉和听力计检查1948年Dix将Fowler的ABLB(交替双耳响度平衡)试验用于鉴别耳蜗和蜗后病变,开始了“响度重振(loudnessrecruitment)”的检查1955年Bocca等用”敏化的‘言语测听’检查中枢听觉神经系统的功能1946年Metz设计中耳声阻抗测试,到60年代导抗测试普遍用于临床诊断听力学的发展史1967年Yoshie,Aran等报道耳蜗电图,1970年Jewett报道听性脑干反应(ABR),开始了电反应测听1978年Kemp报告耳声发射,增添了诊断听力学的工具。近半个世纪以来,客观测听有较快的发展,目前采用多种方法,标准化测听纯音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是目前唯一能准确反应听敏度(听力损失程度)的行为测听法,其意义:测定听力损失的类型: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性确定听阈提高(听力下降)的程度观察治疗效果及病程中听阈的变化纯音听力检查中的掩蔽纯音测听时测听音会传到非测试耳而产生“音影听力”,因此要加掩蔽噪声测试一耳听力时,将对侧耳置于感受另一声音的处境以免除将对侧耳听到的测试音误当成测试耳听到的.耳间衰减气导传到对侧耳蜗要衰减40-60dB,骨导通过颅骨仅衰减0~15dB阈上听力测试:重振随着声音强度的增加,人耳所感觉到的响度也相应成比例增加,如声强增加引起了响度的异常增加,称为重振(recruitment)主观感觉的响度的增加大于客观声音强度的增加重振是耳蜗病变的特征声阻抗/导纳检查的原理耳声阻抗/导纳测试仪根据声等效容积的原理设计.将85dBSPL的220Hz声音输送至两个容积不同的硬壁密闭腔中,在较小的一个腔中测得的声压级比在较大的一个腔中测得的声压级大.将密闭腔中声压级的增减幅度,用于判断探测音在“外耳道中的空气和中耳系统中”的声阻抗/导纳声阻抗/导纳仪的构成探测音发生器和输送探测音至外耳道的扬声器.拾取耳道中声能的传声器和检测-记录系统.改变外耳道气压的气泵及监测压力的压力计声阻抗/导纳测试的内容静态声阻抗-导纳(staticacousticimpedance-admittence).鼓室(声导抗)测试(tympanometry).声反射测试静态导纳值(声顺值)的意义静态声导纳值,以空气的等效体积声顺值表示,在0.3至1.6ml之间.各家报道不一.不能单凭声顺值判断中耳有无问题用低频226Hz探测音,主要是顺性(劲度)声纳凡使中耳劲度增大的病变:耳硬化症,鼓室硬化,听骨链固定等均可使声顺减低中耳传音系统活动性增大的病变:鼓膜松弛,愈合性穿孔,听骨链中断,咽鼓管异常开放等使声顺增加鼓室导纳图(鼓室压力)的意义通过气泵把外耳道压力从-200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