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试点工作纪实凉山原野艾滋病防控协会艾滋病是医学难题,更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涉及诸如生存、健康、教育、发展等方面。简单地说艾滋病防治工作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帮助艾滋病感染者/ 病人提高生活生命质量; 另一方面控制艾滋病不向普通人群传播。 本协会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提出《建立西昌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试点》,试点工作在全球基金资助下,于2011 年 3 月启动,现将工作开展纪实于后。一、社区现状该社区位于凉山州州府所在地西昌市的东河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02° 27′94″ - 102° 28′47″ ,北纬27° 90′29″ — 27°90′70,为典型的冲积沙滩地,总面积331.8 亩;行政区划在西昌市西郊乡境内。现住民分别来自金阳、昭觉、美姑 、雷波、普格、布拖、喜德、马边等8 个县,共50户 217 人,均为少数民族——彝族。生活大多极为贫困,居住环境差,生活设施落后,经济来源不稳定,收入低,是典型的无序发展村落 。社区内有许多适龄儿童没有上学,大多数村民生存和健康无法得到保障,也无基本的安全感。有一住户在2010 年 7 月雨季发洪水之时 ,其年龄仅 11 和 13 岁的两个孩子被河水冲走失踪。有一塑料加工厂严重地污染着当地环境, 加之该区域农业生产粗放、经营技术含量低,缺乏必要的规划和治理,卫生、医疗、教育、治安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成为当地政府管理的“盲区”,也成了西昌这座 “森林城市、 文明城市、旅游城市”极不和谐的音符。二、 综合防治目标1. 建立目标人群的健康档案,重点普查艾滋病感染情况,实现艾滋病感染者/ 病人的量化管理;2. 在重点建立目标人群感染艾滋病人员信息的基础上,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主导,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行为干预和转介服务,使全部艾滋病感染者得到转介服务和治疗,使艾滋病不再向其他人传播,并营造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社区环境;3. 根据目标人群生产、生活能力和就业取向,因地制宜地进行思想提高,自我维权,生产能力(重点是种植养殖业技术)等技能培训,使目标人群具备自我造血功能;4. 以项目启动为契机,根据《四川省促进民间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办法》之规定, 整合防艾资源, 使项目地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同步,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形成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格局;5. 完成《西昌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试点》工作。使项目地生产可持续发展,艾滋病得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