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何青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西游记》故事的历史来源,掌握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知道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小说中各要素的分析,能够掌握小说各要素的分析方法,进而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形象的评说,能够掌握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美猴王” 、“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分析,掌握故事情节分析的方法。3.通过对小说的语言文字的赏析,能够分析小说的行文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他们优秀的人格品质,建立健全真、善、美的人格。2.通过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挑战、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爱好。二、教学重点唐僧师徒人物形象的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对孙悟空的深入探究。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互动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听歌猜剧: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让学生猜歌名,并说出歌曲来自那部电视剧。答案:歌名是《敢问路在何方》 ,是经典名著《西游记》的86 版电视剧的主题曲。(二)课堂教学1.学生谈认识和感受老师:哪位同学看过《西游记》 ,谁愿意谈谈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西游记》里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又是什么?甲同学:⋯⋯乙同学:⋯⋯2.名著简介(1)作者简介:吴承恩 (1500?— 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 )人,明代小说家。出生于破落的书香世家,科举仕途一直不顺,晚年回到故乡隐居著书。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西游记》 。其他作品多散佚,后人将其诗文整编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2)历史来源和文学地位:《西游记》 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取材于《》和、。宋代《》(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 )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作为中国古典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的开创作品。主要描写了、、三人保护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八十一受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上了西天见到如来佛祖,五圣成真。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也有七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