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和固定句式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和固定结构。2.能准确判断并翻译文言句式和固定结构。考点解析1.常见的文言句式和固定结构不会单独设题。2.它们会影响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3.文句翻译时,它们是赋分点。文言句式一、判断句二、被动句三、倒装句四、省略句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①……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齐谐》者,志怪者也。②……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者也③……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④……,……刘备,天下枭雄。秦,虎狼之国。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2、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亦、素”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臣本布衣(《出师表》)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汝是大家子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人非草木富贵非吾愿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5、无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今臣亡国贱俘宾主尽东南之美在古汉语中,“是”多用作代词,很少用来表示判断。是岁,元和四年也。是乃仁术也。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故木受绳则直。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7、是可忍,孰不可忍?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2013年江西卷)•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2)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2014年广东卷)•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翻译句子二、被动句1、有标志的被动句①动词后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例:而君幸于赵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②用“见”、“于”,“见......于......。”表被动。例:遂见用于小邑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注意:见放在动词前,还可以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府吏见丁宁”,“慈父见背”,“见谅”,“诚请见教”等。③用“为”、“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若属皆且为所虏。既自以心为形役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④用介词“被”表被动。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忠而被谤,信而见疑2、无标志的被动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A2、()A、同舍生皆被绮绣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忠而被谤D、受制于人A翻译句子(1)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2)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2014年江苏卷)•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3)与刘孝绰见重当世。(2014年四川卷)•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三、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状语后置句4、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是考察热点1、宾语前置句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1)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僵卧孤村不自哀。(2)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