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2019年精选文档

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2019年精选文档_第1页
1/24
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2019年精选文档_第2页
2/24
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2019年精选文档_第3页
3/24
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一、概说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关于文学的自觉, 主要有“魏晋文学自觉”、“汉代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 “先秦文学自觉”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所谓“自觉”,是相对于文学时代的不自觉而言的,就中国文学史的宏观演变过程而言,在唐宋之前, 主要体现为诗歌文学的自觉, 其中大体发生过三次大的自觉,它们都是针对一个漫长时代的不自觉而发生的文学飞跃。第一次是建安曹魏时代的文学自觉,这是相对两汉时代经术思想统治所造成的不自觉而言的。由曹操奠定的易代革命为其政治基础, 曹魏时代通脱的思想解放为其思想基础,两汉儒学的解构和魏晋玄学的渐次兴起为其哲学基础,曹魏诗人集团和新兴审美型诗学观念的形成为其作家基础和文学审美基础,其表现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标志和丰硕果实,就是一变两汉的空泛言志而形成以穷情写物为诗歌美学风范的五言诗体制。第二次是盛唐文学的自觉,这次自觉是相对于六朝至初唐贵族宫廷文化造成文学的迷失和宫体文学的泛滥而发生的飞跃:隋唐科举制度的开始, 以及由此带来的士大夫新兴阶层的兴起,是这次文学自觉的政治背景:由宫廷走向边漠、田园、乡野的新兴士人,开始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精神视野,他们以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发出革新的呼喊, 从而成为这次文学自觉的思想基础;儒释道在盛唐有容乃大的开放式社会形态中,实现了三者的交融整合,是其哲学基础。 士大夫阶层诗人日益成为摆脱宫廷贵族阶层属性的新兴群体, 对六朝初唐宫廷诗风的批判和对建安风骨的上承,成为盛唐诗歌的本质精神,从而将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一个高峰。第三次是发生在盛宋时代大约11 世纪中期的文学自觉,这次自觉的政治背景, 与科举制的日渐成熟以及新兴士大夫群体品格的树立有着密切关系。也可以说,在宋代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时代,中国才开始真正走向一个由士大夫阶层为政治文化中心的新型社会, 并渐次形成一个由士大夫精英为中心的士大夫作家群体,儒释道三家哲学也由此在士大夫文化的新层面下实现内在的交融整合, 从而成为新时代文学自觉的哲学基础。这次文学自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一向所说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这次革新运动在中唐韩愈的时代就已经开始发动,却终因唐代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仍然属于以宫廷贵族为中心的社会,科举制尚未完备和成熟, 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品格尚未确立,因此还只能属于滥觞阶段, 北宋诗文革新的本质是在传统诗歌散文领域实现对六朝宫廷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2019年精选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