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介绍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曹彬背景背景2009年我国的婴儿死亡率已从1949年前的200‰下降到13.8‰。但近20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婴儿死亡率进入了下降缓慢的“平台期”。(为什么?)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0%左右,因此,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受新生儿死亡率的制约。1991-201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0102030405060年份‰全国城市农村3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从2005年的19.0‰下降到2010年的13.1‰背景背景要降低婴儿死亡率,必须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找出问题的所在)借鉴孕产妇死亡评审的成功经验,制定我国《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背景背景2007年5月组织卫生行政管理者、新生儿科、妇产科及妇幼保健等相关专家讨论。目前新生儿死亡的特点地点、数量大、资料不全,难以进行评审等局限性,定位在医疗保健机构实行《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2007年8月:对贵州及宁夏的4家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及3家地(市)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了基线调查。结果,在医疗保健机构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是必要和可行的。2007年9月:形成《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讨论稿)》。2007年10-11月:在山西、宁夏和重庆的各1个县及所在地(市)进行了《规范(讨论稿)》的试行。国家级专家组赴3省现场了解《规范(讨论稿)》试行情况。2007年12月:根据试行结果,完成了《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试行)》。2008年5月-12月:在浙江、湖南、山西、四川、宁夏五省(自治区)的5个地市和9个县继续试行了《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试行)》。根据试行结果,形成了《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20092009年年99月下发月下发《《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评审规范》》由正文和5个附件组成。主要内容目的目的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相关因素提高产儿科质量减少死亡提出措施提供依据引起社会关注提高健康水平明确死亡原因新生儿死亡评审目的范围区/县级:对发生在本辖区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全部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地(市)级:对上述病例中的疑难、典型及有共性的病例进行评审。省级:进行专题和疑难病例评审。各级评审的组织及职责行政管理医疗技术职责卫生行政部卫生行政部门门领导、组织和协调、经费领导、组织和协调、经费建立信息反馈和监督制度成立评审专家组反馈评审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并监督落实职责县级妇幼保健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构收集各医疗机构填写一表一卡对本县死亡的孕产妇评审(全部)收集评审组完成的“分析报告”和总结报告上一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评审年度总结报告。反馈评审结果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两报告”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职责市级妇幼保健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构除本市评审外,组织专家参加县级评审对本辖区各县(市)的死亡评审进行专题培训监督指导审核县级上报的一表一卡和三报告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收集省级要求的评审病例资料并上报职责市级妇幼保健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构反馈死亡评审结果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为省级提供妇死亡评审个案调查资料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三报告”职责省级妇幼保健机省级妇幼保健机构构确定评审主题并组织实施省级评审对本省各市、县死亡评审工作进行培训、指导并参加地(市)级死亡评审反馈评审结果将每年度评审主题个案调查资料、评审个案分析报告和评审总结报告上报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CDC妇幼保健中心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职责医疗机构职责医疗机构职责派相关人员参加评审会提供病例的相关资料填写在本机构死亡的一表一卡各级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组构成及职责评审专家组成员的构成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医疗保健机构的新生儿、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妇幼保健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11-15人组成,每次7人以上并为单数。评审专家组人员的职称要求:省(直辖市)级评审专家组成员原则上由正高级职称人员成;地(市)级评审专家组成员原则上由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县(市)级评审组成员原则上由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评审专家组的职责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病例进行分析,明确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