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于永正fontsize="6">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于永正本站原创 28 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于永正不少语文老师说语文课越来越难上。好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简简单单上语文”,可是就连他们本人,似乎也没有把语文课上简单,包括我自己。为什么把简单的事反而搞复杂了?老师们说:怕别人说没有“新意”,没有“亮点”。我何尝不是这样想!“没有亮点”意味着什么?它虽然不能和失败画等号,至少意味着平庸。这是很可怕的评价。以往,我的许多徒弟,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上出 “彩” 来,——做什么样的, 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发散,哪里可以有“多元解读”,如此等等。企图以旁门左道来掩饰自己的肤浅和浮躁,以花架子哗众取宠。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前不久,我在西安苏教版语文教材培训会上执教了《次抱母亲》 。既没有做, 也没有表演, 却获得了老师们的好评。如果说获得师生掌声和赞叹之处是亮点的话,那么,归纳一下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的朗读,二是学生的朗读,三是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处理。其它还有一些,如老师的讲解和板书的字等。由此我觉得,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 老师读得正确、 流利、 有感情, 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 充满情趣的。 老师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深深地打动他们,学生的朗读能入情入境,并博得大家的掌声,能说不是亮点?朗读的亮点, 不仅体现在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上,即“结果”上,更体现在老师的引导上,即“过程”上。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就不容易,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了。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为确保每个人达到读正确、流利,我是严字当头,“一字未宜忽”,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节课我是逐段逐段地 “过” 的,必要时我作了示范,甚至于领读。尽管他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但该领读的还要领读。做任何事情不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