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公交问题研究——以上海轨道交通10 号线新江湾城站 1201 路为例[ 摘要] :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 公交是连接居民小区到轨道交通线站点的接驳交通,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10 号线终点站新江湾城站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企业采访,在细致分析上海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特征基础上,了解乘客需求和轨道交通发车规律, 从公交乘客利益和公交企业利益角度分析了公交线路调度问题,研究“最后一公里” 线路在沿线居民满意程度最高的前提下,提出“最后一公里” 公交可以实行分段发车间隔和分段票价的解决方案。最后结合上海轨道交通 10 号线新江湾城站1201 路线路进行实例应用,运用MATLAB软件给出优化发车时刻。 以便这一利民工程得以进一步地推广,这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关键词 ] :最后一公里;分段发车班次;分段票价;优化数学模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1. 引言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 郊区公交配套, 从数量、 方式上和城市居民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居民小区到轨道交通线站点的短途交通存在着空白点,造成小区居民出行不便,从地铁站到小区的“最后一公里”,是居民头痛的一个问题。为解决题,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在近郊区试点开通一批短驳公交线路,至 2012 年 2 月,全市共有“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 60 余条1,目前全市已开通线路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10 号线终点站新江湾城站为例,从公交乘客利益和短驳运营企业利益角度分析了公交线路调度与票价问题,研究“最后一公里” 线路在沿线居民满意程度最高的前提下,分析其特点, 如何将短驳运营企业的亏损降到最低, 并寻找其中的变量关系, 建立使居民和企业各自的利益均达到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2. 研究对象和方法2 2.1 研究对象本文选取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以衔接轨道交通站点的 “最后一公里” 公交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和分析。2.2 研究方法有关公交系统的整合问题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和单位进行过研究,关于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公交出现的问题则探讨不多。为充分了解其运行同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和企业采访, 与常规公交相比,“最后一公里” 公交主要存在以下区别:1. 票价不同由于公交的经营方式受政策影响,费率由相关决策部门论证后决定,目前本市“最后一公里” 公交均采用 1 元的固定票价制, 享受与普通公交同样的换乘优惠、老年人非高峰时段免费乘车等政策。2. 客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