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咯血急救标准操作规范一、目的(1)制定咯血常规护理标准操作规范,确保咯血护理的规范性、可行性、有效性,避免咯血引起窒息的发生。(2)制定大咯血急救标准操作规范,明确医护工作职责,使抢救工作有序进行,提高临床护士的抢救应急能力,提高咯血引起窒息的抢救成功率,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二、范围(1)咯血常规护理标准操作规范适用于各种咯血(最初24小时咯血量超过10ml)患者。(2)大咯血急救标准操作规范适用于大咯血患者急救。三、规范(一)咯血常规护理标准操作规范1、咯血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吸氧、心电氧饱和度监护、陪护1名,胸片或CT提示有空洞病灶或曲球菌的请胸外科会诊。2、绝对卧床休息(床尾插绝对卧床标识卡),备便盆、尿壶,床上大小便,尽量减少搬动,患侧卧位(病灶明确者在床头卡上红笔标记“左”“右”“双”)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3、药物治疗:开通静脉通道(留置针),应用止血药物,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4、床旁备吸引器、咯血护理包(张口器、拉舌钳、压舌板、手套、纱布、生理盐水、吸痰管、启瓶器)、床底放垫高木桩,用于大咯血引起窒息的急救。(每班检查备用物品)5、健康宣教:(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大咯血先兆:如出现胸闷、气急、咽痒、咳嗽、心窝部灼热、口感甜或咸等症状,应立即缓慢卧床并按呼叫器呼叫医护人员。(2)嘱咐患者如出现大咯血时,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切勿从卧位突然改变至坐位或站立;应轻轻侧卧至患侧卧位或头低足高俯卧位,上身靠近床沿,面朝下,勿屏气;家属轻拍患者健侧背部,协助患者轻轻将血咯出。同时呼叫医护人员。(3)咯血后协助漱口,保持口腔清洁。(4)大咯血时禁食,咯血减少或停止后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无刺激性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增加营养摄入;禁烟酒。(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时腹压增加而引起再度咯血,可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灌肠。(6)保持环境安静,以利患者充分休息,稳定患者情绪,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小剂量镇静剂。(7)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①相关的常见高危因素:急慢性肺部疾病、年龄(>60岁)、卧床制动、应用促凝血和抗纤溶药物如血凝酶、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及收缩血管药物垂体后叶素等。②预防措施:A、鼓励并督促患者在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做趾屈和背屈运动,内、外翻活动,足踝的环转运动,同时被动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由远端向近端进行向心性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膝下垫枕和过度屈髋,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B、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特殊情况下行下肢静脉穿刺,减少留置时间。C、进食少的患者酌情静脉补充液体。③病情观察:观察患者下肢(尤其是左下肢:左髂静脉受左髂动脉压迫,血栓发生机率大于右下肢)有无肿胀、疼痛、下肢增粗、皮肤苍白或发绀、皮温低、腓肠肌挤压痛试验阳性、Homans阳性(直腿伸踝试验。患者下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等表现。(二)大咯血急救标准操作规范1、窒息是肺结核大咯血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预防窒息的发生是大咯血急救的关键。护士应加强巡视,及早发现窒息先兆,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窒息先兆表现,以利于及早发现征兆,及早抢救。窒息早期征象有:①咯血突然中断,出现胸闷、精神紧张;②烦躁不安,患者急需坐起呼吸;③咽部作响,突然呼吸急促,牙关紧闭;④喷射性大咯血过程突然中断,呼吸困难,或从口鼻腔中喷射出少量血液后患者张口瞠目;⑤呼吸骤停、面色发绀,两手乱抓、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家属若遇见上述先兆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2、大咯血引起窒息抢救(1)夜间和中午值班(一医一护):听到患者家属呼救或医护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窒息症状:A、首个到现场者:戴上手套,置患者予俯卧体位,一手托起患者面部,一手用手指卷上纱布清除口、鼻腔内血块;如患者牙关紧闭,用张口器撬开牙关,挖出口腔里的血块。同时呼叫支援(X床发生大咯血,带抢救车);B、听到呼救的第二人:带上抢救车到现场,抬高床尾,床脚垫上木桩,查看床头卡病灶部位标识将患者变成头低足高的患侧卧位(双侧病灶行平卧位,头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