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是为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拓展性后续课程,也是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选修课程。本科 A 级学生第三学期可以选修,B 级学生第四学期可以选修。该课程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视频和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与概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异同,掌握必要的技巧以应对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冲突;在对各种场景案例的讨论中,提升学生识别与辨别文化差异的能力、增强其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撞击问题的灵活性;通过对真实交际场景的模拟演练和反馈,熟悉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清与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惑及问题。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熟悉本族文化,了解他族文化,思维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自由转换;能够预判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能够解释手势和其他形式的体态语并且可以在交际过程中熟练地使用;在跨文化交际时能够进行文化适应和文化包容。此外,丰富英语语言知识、提升应用技能也是本课程不可或缺的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本课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1)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在对话和讨论的过程中能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在发言中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语音、语调基本正确。(2)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了解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对目的语文化产生兴趣,进而主动观察、分析、对比、评价文化及文化差异现象。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全面地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能够探讨深层文化和研究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3. 素质目标本课程的素质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提高人文素养:本课程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