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感悟恩来精神淮安,一座古朴的小镇,正是这个古老的地方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伟人,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然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自然,总理更是每个淮安人的骄傲。身在淮安,那种浓浓的周恩来精神一直弥染着整个城市,也使这座苏北小城平添了一种气质想及少时,老师每每问起“谁是你最崇拜的人”时,我总会不假思索的答出三个字:周恩来,更会想到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就在今天,班长带着我们班的人去参观了这个纪念馆。在去的路上,我因为对周总理憧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来到纪念馆的门口看到那纪念馆中总理雕像肃穆庄严而又不失恬静祥和,那些黑白照片更是让我们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也让人不由自主的随着照片与影像静静的追思总理的戎马一生。即使是在当时那样内困外绝的艰难岁月,总理依然举重若轻,将党政军的相关事务处理的入条入理。在这里,从总理童年时期一直到去世都有很详细的介绍。看罢这些珍贵的资料,我更深地体味到了总理勤勉的求学态度,凝炼、谨慎地为人处事风格,也让我明白了总理少年即胸怀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广场中央也是一座总理全身雕像,抬头端详雕像,剑眉之下是总理那双饱含忧国忧民情愫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洞察了半个世纪前中国的国风民情,也正是这双眼睛一直逼视着反动国民政府,逼视着蠢蠢欲动、胡作非为的异族侵略者。留恋于西华庭前,我更加向往北京,更加想望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与伟人一起出生入死,夫复何求?周恩来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和实践中。他没有自己的荣辱得失,连同他的灰都撒进了祖国的大地江河,他一生抚养了无数个孩子,但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亲生儿女,他的品格是至高无上的,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美德的集合,智慧的结晶。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着。他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他团结同志,广交朋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的精神。周恩来的精神,是道德情操和中国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对于我们良好情操的培养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恩来精神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进取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首先,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周恩来少小求真之心极盛,目睹患难之中国,年仅13岁的他就庄重地确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为了追求真理,虽几经反复,但毫不气馁。一旦信念确立,便坚信不疑,矢志不渝,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日内瓦到万隆,他遍访各国;从西双版纳到天山,他深入各地;为了民富国强,他呕心沥血,反复探求,躺在病床上还在筹划祖国的统一与四化大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刻苦好学精神。周恩来一生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诗句,集中地表现了他对学习与运用、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和一生践履。年轻的周恩来即深刻地认识到,求学并非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腾飞。学以致用,成为周恩来一生的思维“定势”,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方法,而且为他提供了孜孜以求的动力,激励着他活到老、学到老。(3)甘当公仆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毕生的追求。视人民为国家的主人,自己为人民的公仆。把人民群众置于国家主人之地位,是他乐于做人民公仆的思想基础。他始终以人民公仆的形象出现在人民面前,虔诚地向群众学习,真诚地为群众服务,最典型地表现了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主仆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他永远赢得人民爱戴的重要原因。其次,是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人民遇到疾苦,常使他陷入痛苦的自责之中。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他的一生就是忘我地、不知疲倦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楷模。(4)团结协作精神。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