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助学单的研制与开发助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赋予新的内涵。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个体独立自主的探索性学习,不仅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助学单的研制上,不仅仅要关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更应从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发展上考虑,使得助学单不仅仅为教师的教服务,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那应如何研制助学单呢?怎样的助学单才是有效的呢?笔者认为:数学助学单的研制应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研制出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感的助学单。(一)、研制趣味性助学单。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数学助学单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得以持续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的、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研制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数学助学单。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时,笔者研制了这样的助学单: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三角形?2、用你身边的学具,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我的发现:2、你会用量角器测量出下面两个角3、找一个三角形研究研究,说说你有怎样的发现?经过全班交流,学生们都对三角形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二)、研制自主性助学单。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对于学生的自学效果则没有抱多大的期望,所以布置的数学助学单形式单一、要求简单;有的教师对助学题目和助学单要求设计得不够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如“自学课本第 X 页至第 x 页”,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个体差异,布置助学单实行简单操作、“一刀切”。这样,学生对助学单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完成助学单简单理解成看看数学书,自习时走马观花,应付差事,更不用说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了。助学单是要布置给学生的,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助学单进行自我设讯和自我解答。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